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武道狂之诗 > 第118章

第118章

    卷十二 兵刀劫 第一章 蛇潜


    在没有月光的午夜里,樊宗犹如耐心捕食的老练毒蛇,隐伏在武当山脚的树林深处,朝着前方缓缓而行。


    用「蛇」来形容樊宗的动态,仍嫌辱没了他。樊宗压低身姿,迈着甚宽大却又缓慢轻柔的步伐,跨过树林间满佈枝叶花草的泥土,脚掌每次踏下去却都没有发出声响。原来他每一步都运用了与「太极听劲」相通的感应功夫,故此比蛇行还更宁静无声。


    他的身影也比蛇更能与黑夜相融。即使是通体乌黑的毒蛇,鳞皮总难免会反映光亮;樊宗全身却笼罩在不反光的贴身黑布衣与头巾之中,双掌和脸庞也涂了厚厚的一层炭灰,在黑暗中就如一团没有丝毫重量的影子。


    只有极稀微的星光,投落在树林中,稍稍把四周照亮。樊宗与身后两个一般打扮的同门,却几乎完全不必依靠眼目,就能自在前进,果真就像三条蛇在树木的空隙间滑过一样。


    ——身为守卫武当山的精锐「褐蛇」,对山下方圆五里内一木一石,皆瞭如指掌。


    三人运起武当派轻功潜行,那低矮的步姿完全一模一样。


    ——一般提到轻功,人们只会联想到步伐如飞,或者攀簿过壁的迅疾身手,却不知因应情况的一切超越功夫,其实也属于轻功的范蟋。


    他们越过树林时,隐隐保持一个不对称的三角阵形,前后左右皆能互相照应警备,后面两人尤其着重保护开路先锋樊宗的两侧后方。


    在黑暗里樊宗一贯的木无表情。身体四肢也都控制完美,看不见半点紧张与焦虑。可是心胸里却血气翻涌。


    ——我今生所做的一切,在武当十九年的苦练,全都是为了这样的时刻。


    眼前漆黑得几乎不见一物。然而樊宗瞬间回想起的,却是五年前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


    那天,他杀了一个女人.


    在他正式穿上武当派「褐蛇」道服的前夕。


    ◇◇◇◇


    那是奇怪的一天。当樊宗起床梳洗好,准备如常跟「首蛇道」同门上山作晨跑锻练时,副掌门师星昊却到来把他带走。


    武当三大部之中,「首蛇道」一向归掌门直接管辖。而师星昊负责掌理「镇龟道」,是上任掌门公孙清在世时已开始的事,从来跟「首蛇道」无渉。


    樊宗自入武当之后,很早就展现出高超的轻功潜能,因此被送入「首蛇道」深造,但他同时并没有疏于其他武艺的锻练,并且很快发挥出不亚于轻功上的天赋,尤其喑器、匕首术与拳法三项。他经常跟随「镇龟道」的师兄修习,并接受「太极拳」的基础锻练,但从未获得师副掌门亲身指导。


    因此当那张下半盖着纱巾的苍老面孔,出现在「首蛇道」的舍房门前时,樊宗很是意外。


    「跟我走。」师星昊瞥一眼樊宗佩在腰带上的两柄飞剑,没解释什么,只是用那夹带着特殊风声的语音说了这一句。


    樊宗也没有问。他获选入「首蛇道」已有四年,早就学懂必须默默接受师长的任何指令,绝不会提出任何疑问。


    ——这种心性的训练,与其他武当弟子修练时可随时提出异议、互相激盪交流的开放风气,大相迳庭,因此「首蛇道」弟子在武当山上,多少总跟同门难于相处。


    樊宗默默跟在师星昊身后,走出了山门,拾级步下武当山。樊宗走着时思潮起伏不定,毕竟他已经多年没有下过山。


    ——难道今天就要派我去哪儿当驻守的探子吗?可是不像啊。没理由什么都不许我带走……


    到得山脚,穿过树林,他们沿着小路向西又走了个多时辰。樊宗知道师星昊正在考验自己的耐性,却不知师副掌门其实也在观察他的武功——透过他的脚步声。


    身为当今武当派顶尖「太极」拳士,师星昊单凭足音和行走的速度,就判定樊宗那融合着听劲化劲的「梯云纵」轻功已练得到家,心里暗表赞赏。至于樊宗的飞剑、匕首与拳腿格斗,师星昊则早就在练武场上就暗中观察过了。


    于是走到一段空无一人的道路中央时,师星昊说了今天的第二句话:


    「一切听我的去做。过了今天,你就是『褐蛇』。」


    樊宗激动得眼眶微微湿润。当然他不是从没想像过自己具有担当「褐蛇」的机会——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一切,是担任「首蛇道」探子的必要资格,否则就无法判断眼前的情报。这也包括了对于自己武功做出评断。樊宗对自己的斤两,有非常确实的把握。


    可是一生的梦想就要成为眼前现实,就算是再冷静的探子,还是无法压抑心头亢奋。终于他们又走到有人烟之处。那小路下了坡,就跟一条宽阔的郊道相接,那郊道乃从西南面的尚溪镇延伸出来。镇子虽小,却是邻近农作交收之地。这儿的郊道距镇子才两里,远远可见疏落的旅人。


    师星昊这时停了下来,如平日般把双拳拢在衣袖里,站在山坡一棵大树底下。


    他说了今天的第三句话。


    「下去那条路,朝西面的城镇方向走。路上遇到的第六个人,把他杀了。」这一刻,樊宗呆呆看着师星昊。师星昊的脸巾随着清风微微飘扬。满佈皱纹的眼晴,既没有一丝邪恶的杀气,也没有显露出要樊宗屈从的气势和压力。


    平静得就像只是在告诉樊宗一个事实。


    樊宗瞬间就瞭解,那事实是什么。


    能够为武当派做任何事情,杀任何一个人。这才是成为「褐蛇」最重要的资格——不是武功,不是潜伏的能耐,而是这种决心。


    同时樊宗也明白了.为什么今天带他出来的不是姚掌门,而是师星昊。


    ——那个集一切光芒于身上的男人,不容这等阴暗沾染。


    樊宗轻轻拔出腰间飞剑,反握着将剑刃藏于手臂内侧,不发一言就朝山坡下走去。他心里没有想像或祈求,死在这短剑下的会是什么人。男或女,老人还是小孩,富有还是贫穷,健康或是残缺,没有分别。


    都只是铺垫武当「天下无敌」之路的一片砖石。


    ◇◇◇◇


    樊宗此刻不用回头看身后两个同门,也能感应到他们的存在。在漆黑的不规则地形中,两人始终跟樊宗保持着不变的距离和方位,这是长期习练下养成的默契。


    ——也因为他们都背负着相同的东西。


    樊宗从来没有问他们,「那一天」到底杀了个什么人。他们也没有问过他。现今武当山仅有的九个「褐蛇」之间,从来不谈论这些事情。


    在樊宗左后侧的李义琛,身形比樊宗略壮,但轻功脚步仍是灵巧无声。他双手拳掌用薄薄的皮革条包缠,一直到前臂为止。李义琛在「褐蛇」里是第一拳法高手,擅长「武当绵拳」与擒拿技,更有挡接暗器的高超技巧,虽然未修习「太极拳」,但靠着步法速度,门内好些「太极」拳士亦不是他的对手。.


    另一边的田延,则跟樊宗一样,身形偏于瘦削(这是「首蛇道」弟子的特徵),他长于刀法,同时亦是暗器好手。这夜为了方便行走并没有带刀,但黑衣腰带内侧插满了菱镖。田延年纪比樊宗较长,也更早成为「褐蛇」。


    只是他们都将先锋的重任交託给樊宗。自从七年前那怪异的奇才巫纪洪出走之后,「褐蛇」并无公认的首领;直至近两、三年,樊宗的飞剑神技渐渐突出于众人之上,加上西安一役保护掌门时展露出实战的惊人能耐,已隐隐成为九人里的新领袖。


    樊宗知道自己背负着如何重要的任务,此刻马上收拾情绪,专注地继续在林间行进。李、田二人也配合他加快速度。


    三人渐渐接近树林北面的边缘。樊宗看见前头远方出现微光。一般人长时间处在漆黑中,偶尔会生起光影的幻觉,但久经特训、拥有钢铁神经的「褐蛇」当然例外。樊宗断定那是真正的火光。


    敌阵,就在前头。


    樊宗三人收慢步伐,把身体压得更低,又走前五十余步,然后在树干后停下来。


    只见林外空地上生起几堆柴火,照映出幢幢人影。那些人身上各处反射着火焰的光芒,全都披戴着金属之物。


    是战甲与兵器。


    三人不久就习惯了亮光,林外情况看得更加清楚:这个敌方的哨阵竖立着十来面等人身高的挡箭木牌,既作掩护,也防止被人一气冲入阵内;顶戴着红缨尖盔的人影在木牌之间走动,全都披挂整齐,甲袍上的铁片随着移步发出磨击之声,在这静夜里清晰可闻。


    这些军士除了佩带一般的腰刀藤牌外,几乎每一人手上或身旁都有一挺长桿,但那桿子前端并非什么刀矛利刃,而是一节铜制的器物,中间隆起成球状,前面则是铸成竹筒般形貌的管子。


    其中二十来个士兵所带的长桿更是奇特,前端的铜替不只一个,而是三根呈「品」字併拢,乍看还以为是什么隆重的乐器。


    躲在林中的三个武当弟子却都知道,这些长桿是绝不可轻忽的杀人之物。


    守在这武当山北麓之下的军队不是别的,正是当今天下兵马锐中之锐、连蒙古铁骑亦闻风丧胆的京城禁卫神机营。


    武当派长年居于深山苦练,无人真正见识过火器铳炮的威力,只有一个曾经当兵的老火工,年轻时远远见过大铁炮演习试发。


    「一眨眼那种威力……我这没读过书的老头子也形容不来。那时候我只想:这东西,不是人造的……」


    神机营乃朝廷最强王牌,即使与边虏作战,等闲亦不会动用,这次竟远道南来,对付一个山野中的武林门派。樊宗想起曾听师星昊说过,当朝天子性情随兴而发,行事荒诞不经,果然不假。


    自从这三个月来不断与多地「首蛇道」的驻外弟子失去联络,武当派就知道有事不妙,也自然联想到先前断然拒绝朝廷「御武令」的事情。


    然后是十日之前,数量多得令人窒息的兵马旌旗,分别从武当山北麓下官道西面,及丹江对岸乘船横渡,水陆二路滚滚捲至,并且迅速布营列阵,将所有主要山路封锁。


    武当派本来还未知晓,到来征伐他们的到底是朝廷哪支大军。次日就有军队的使者登上山来,将提督太监张永的招降书送到「遇真宫」。


    大太监张永虽然在本朝皇帝早年是干乱朝政的「八虎」之一,但其后又成为诛杀奸宦刘瑾的主要功臣,其人亦正亦邪,行事懂看大局。这次征讨武当出动了半个神机营两千五百将士,另再加京军团营的步兵及骑兵各一千人辅助拱卫,对付这么区区两、三百个武夫,实如吹灰;只是神机营为朝廷最宝贵的天牌,张永不欲它蒙受任何损伤,最好还是能一弹不发让武当屈服,故此写了这封招降书,给予武当派最后的机会。


    ——其实张永心中还有另外两个盘算:一是他听闻皇帝曾经甚宠爱武当派,此番出兵可能出于一时愤怒,假如能将这「玩具」重新收伏送给皇上,将是大功一件;此外武当派的总坛「遇真宫」乃是当年永乐大帝御旨修建,一旦交战,神机营可能逼不得已要强攻,其时道宫被炮火损毁,自己亦可能被皇帝怪罪。


    那天早上,五个全副披挂、腰佩长刀的禁军使者,带同张永亲笔信函,举着锦织的飞虎军旗登山。


    五个禁军使者踏上山道时皆是气宇轩昂——当今朝廷兵事虽然驰废,各地方卫所守军多滥竽充数,甚至大量缺员,但京城禁卫团营始终为大明天下之锐,军士全是百中之选,而旦操练甚为严谨,在边防战斗一立功动,战歷丰富。


    可是当他们进入「遇真宫」后,身体却不由自主发生变化。


    五人身上的盔甲,同时发出震颤的响声。


    尤其当叶辰渊站在他们面前,接过那封招降书的时候,颤声就更强烈。


    使者交出信函时,原本预备传达的一番话没有说出半个字来,战友间互相看了一眼,就用逃走的速度离开「遇真宫」。


    姚莲舟将招降书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读完。得知朝廷派来的正是最精锐的神机营时,他冷笑说了一句:


    「原来皇帝这么憎恶我们。」


    姚莲舟、叶辰渊与师星昊三大巨头,还有一干资深及较具谋略的弟子,包括江云澜、桂丹雷、陈岱秀、樊宗……等十多人,马上在「真仙殿」里商议对策。


    他们谈的当然不是要不要接受招降。「我们可以爬高一点。」


    首先提出这战策的,是「镇龟道」里心思最细密的陈岱秀。


    「朝廷这支军队用的是火炮,随身的器械辎重必然甚多,不容易登上山来,而且在狭窄的波道上,也无法摆出有利的阵势。」


    所有人都明白陈岱秀的对策:「遇真宫」的位置距离山脚太近,武当派如果将之放弃,暂时迁移往山上更高处的道观和宫殿设防,必然令禁军大为头痛。


    陈岱秀说的无疑是正确的战法。但在武当派里,「正确」不是唯一的考虑。


    姚莲舟向众人举起手上那封已然捏成一束的招降书。


    「这封信虽然写了许多废话,可是也告诉了我一件事。」姚莲舟说时眼瞳射出锐利的光芒:「里面透露了,他们害怕什么……」


    于是樊宗跟「褐蛇」的成员,就在深夜到了敌阵跟前。


    除了樊宗这边,同时另有一队「褐蛇」三人组,也遁西北面潜往禁军营地的另一头。樊宗三人看清前面的哨戒军士并无异动,显然未发现己方到来,于是开始往前接近,步法和动作又比先前更轻柔谨慎。


    走着时樊宗仍不住观察对方,并目测士兵的人数。大约八十至百人,跟先前两夜相同。


    这已经是武当「褐蛇」第三夜潜入敌阵刺探。他们耐心地寻找敌人防线里的空隙,藉着黑夜掩护深入营地,如鬼魅般在.面到处游移査探,直至离开都未被对方发现半点痕迹——禁军至今没有加强夜间哨兵的人数和布遛就是证明。


    樊宗他们往右侧移动,那边的树林外头有一道干涸的浅沟,正好可以躲过哨军视线。先前两晚他们都是循那里潜入。


    爬到浅沟口时,站在最外圃的十几个士兵距离他们不足二十步。但「褐蛇」的轻功步法实在太静,加上沟旁矮树丛的掩护,士兵完全无法察觉有三个大男人就在自己眼前越过。


    途中,田延一直盯着最接近他的那个哨兵。他右手指头在空中略动了几下。


    此刻这样的距离,田延的菱镖随时就能没入这士兵的咽喉。别人的生命就在自己一念之间——这是一种极大的满足感。


    可是不能出手,杀敌并不是「褐蛇」今天的任务。只要有一个禁军士兵死伤或失踪,任务就会失败,这几夜的一切冒险也都白费。


    田延只能压抑着杀意,跟随樊宗继续爬进浅沟里。


    九月的初秋时节,犹带夏暑余气。「褐蛇」如此隐伏潜行,体力消耗其实很大,进得禁军营地后,三人的贴身黑衣底下已是汗湿淋漓。


    这时已深入敌阵,他们更加谨慎,先停下来稍息,用布巾抹干手掌和脸,再拿出带来的一袋炭灰重新补上。


    三人互相确定整理完毕之后,樊宗悄声问:「都记得地形了吧?」


    田延和李义琛点头。他们早就把两天前刺探绘得的敌阵图牢记于胸。


    樊宗指一指营地东北角.。那是他们今夜搜索的区域。


    三人再次展开脚步。营里虽然也有巡逻的哨兵,但是因为营账之间掩护物甚多,他们潜行反倒比在野外还容易,最要防范的是兵卒在帐里突然走出。这时张开感官的预警,专心留神观察,比什么步法身手都还更重要,半丝轻忽不得。


    樊宗看着营地里的佈置,心里不禁暗笑:对手是精锐禁军,反而有利我们潜入——要是寻常的军旅,士兵都幕天席地而睡,哪来这么多帐篷?


    越过第一排营账后,三人马上分散,按着预早商定的路线各自去搜索。


    要找的,正是神机营带来的火药。


    武当派虽不识军务,但用常理都可推断,神机营既以神铳与大炮作主力,必得带同大量火药,其库存正是这支天下最先进军队的命脉要害。


    ——事实上神机营全营所掌火药多达一万余斤;这次虽只出动半个营,也轻减了装备,但带来武当山的火药仍有近四千斤之多。


    火药掌理是极端危险之事,因此神机营断无可能将之集中于一处储藏;但若是过于分散则难以监管,而且容易生意外,因此药库必然控制在一定数目之内。


    武当「褐蛇」的任务正是:在敌人全不知情下,査探出所有或至少大部分的火药存库,之后再一举引爆摧毁!


    「姓张的太监好心写了这封信招降,却在字里行间洩露了……」姚莲舟在三天前那次会议上举着招降书说:「神机营是皇帝朱厚照和大明朝廷极为珍视的宝贝,绝不愿看见它受损伤。」


    註:创建于明初永乐朝的神机营为世界最早的专属火器部队。欧洲直到一五一〇年(本章故亊的五年前)才出现西班牙火抢兵的编制。


    姚莲舟当时的神情,与他当日独阅华山之时无异;无视压倒数量的强敌,流露出只有尽情战斗时的绝对冷静。


    「我们当然不可能打倒朝廷,但却有能力令他们痛楚和恐惧;让他们看见与武当为敌的可怕代价;教他们从此以后不敢再提我们的名字。」


    「让他们清清楚楚地知道:武当,不可征服。」


    姚莲舟不谙兵学,只是凭着武道的知识与直觉,挪用于军策之上,但却非常正确——要以武当山上三百弟子,击退四千余装备精良的禁军,这是见效最大的战术。


    但同时也极端困难。要连续数夜潜入敌营査探,不只必定要全身而退,而且绝不可留下一丝引人怀疑的痕迹——否则敌方马上就会改变储存火药的地点,并且加强戒备,令策略前功尽弃。环顾武当弟子,只有「褐蛇」能当此重任。


    ——当年公孙清精心重编武当弟子的架构,成立「首蛇道」并选拔「褐蛇」进行特训,证实极具远见。


    樊宗经过前两夜的绺验,已经知道神机营储存火药的营账有何特徵:与士兵休歇用的大营账隔了一定距离.,帐篷的材质较厚,不容易燃点.,帐外备着许多装满沙子的木桶,以作紧急灭火之用。


    再多找一个就够了。樊宗心想。先前两晚他们已确定了七个火药库所在。今夜他这队跟西北方的另一组「褐蛇」,只要各再搜寻一个火药库,九个地点的分佈已经平均覆盖敌营,明夜再一气引爆,足以制造全军大乱;神机营的火药被毁,带来的神奇铳炮亦形同沉重的装饰品,失去火器的军士若想再战,就要直接面对武当派的剑锋。


    而白刃战,绝对是属于武当派的世界。


    ——如今只差一步。明夜,我们就在武当山下燃起大蓬胜利的花火!


    樊宗如鬼影般从三个巡哨卫兵之间掠过,身手与面容冷静如昔,内里却是血脉沸腾e


    这许多年来为贡献武当霸业,「首蛇道」一直退居间影之中,默默看着「兵鸦道」的同门南征北讨,或是「镇龟道」御前献技,享尽无上光荣。


    然而这一次不同了。如果突袭成功,武当派两百年来的最大危机就是由「首蛇道」独力击退,而且是仅以「褐蛇」九人之力,打败当今世上最强大、最精良的军队。武当威名,从此震古烁今。真真正正的「天下无敌」。


    想到这儿,樊宗忽然忆起武当山上的那第三个副掌门。


    ——我记得曾经听他说过相似的话……他说:假如不敢挑战朝廷的权威,又如何能号称「天下无敌」……?


    樊宗闭目咬一咬唇,极力挥去心里商副掌门的印象,继绡探査火药库所在。


    他跟田延和李义琛已约定,只能在营地里搜索六刻,到时就在刚才的分手处会合(「首蛇道」弟子都受过特训,不必靠任何徵象,行动时能自己默算时间)。这搜査的时机长度已是极限,否则既增加危险,也未必能赶及在晨光出现之前脱出敌阵。


    註:一刻为现代十五分钟,六刻即一个半小时。


    樊宗避过好几队哨卫,也曾遇上走出营账解手的兵卒,在黑喑的保护下未被发现。他第四次在掌心写一个「刻」字,也就是已过了半个时辰。余下时间已不多,但仍未探出火药库所在。他只好盼望另外两人有所发现。


    就在此时,樊宗终于摸到一个材质格外厚重的帐篷。他心跳微微加速,贴着营账缓缓潜向其正面。从侧角瞥过去,只见营账门前坐着两个士兵,没有打火点灯,只靠较远处的营地火堆照明。樊宗再仔细视察,看见这两人都只带着刀盾,没有佩手铳火器。他们身旁地上放着十来个木桶。


    凭着先前的经验,樊宗九成肯定这营账就是另一个火药库。他在心里默记的那幅地圆


    上牢牢刻下这位置,同时迈起比先前更轻更静的脚步向后退却,准备返回会合地点。所有侦察已经完成。


    ——明夜,武当派歷史将再添光荣一页。


    可是在樊宗还没有离开帐篷五步外的时候,突然听到一串奇特的声音。


    像爆竹,但带着更大的爆发重量?来自西北面远处。


    樊宗的心,瞬间像沉入冰水之中。


    三夜以来的一切努力与准备,在统声中剎那崩溃。


    负责西北搜査的「褐蛇」是否被发现和攻击?或者只是某队神机营的士兵疑心下误发?甚至只是意外走火打响了手铳?这已经不重要。


    重要的是,敌军因此必将加强警备,并且仔细搜索武当派入侵的蛛丝马迹.,假如禁军将领是擅战的人才,为预防万一必定更动火药库存的佈置和守卫……


    也就是说,「褐蛇」的偷袭战术,已然破灭。


    这一刻,樊宗想起仍然潜伏在武当派里的内奸。难道有人通风报信?可是他们这次行动极为保密,知情者就只有当天「真仙殿」内与会的十几人,还有负责执行的「褐蛇」。樊宗对这所有人都绝对信任。「褐蛇」平日在武当山上的行藏本就神秘,这次潜入任务亦断无理由被武当同门知悉——这亦是姚莲舟决意动用「褐蛇」,而非一般「首蛇道」轻功好手的重大原因。


    到底是内奸所为,还是同门失手,樊宗目前实在无法判断。形势瞬息间陷入混乱。如今别说突袭计遨的成败,就连他们几个「褐蛇」能否安然逃脱,也在未知之数。


    这是对樊宗决断力的极大考验,就如上次西安极救姚掌门一样。


    而他马上就果断做出决定。


    ——敌人一个火药库恰巧就近在眼前。把握仅余时机,给予敌人最大的伤害!


    一旦下了决心,「褐蛇」绝无犹疑,从探子斥候一变而成刺客。


    樊宗身影如风,飞纵向火药库的帐门,同时双手已伸入腰带底下。


    两名负责守卫的禁军步兵刚刚听到远方铳声,还未确知发生何事,正提起盾牌拔出腰刀来,两道锐风已掠过盾牌的顶缘上,射入二人咽喉,那先后时差仅是一击掌之间。


    禁军士兵虽有精良的战甲保护,始终不能完全覆盖身体。在樊宗的暗器神技之下,与练习用的木人击靶无异。


    为了减轻重量,樊宗只带了两柄得意的飞剑,主要作近战匕首用,其余都是较轻巧的铁镖,但打在要害上一样致命,两人未及发声唿救,铁镖的绫尖就深深钉进咽喉,他们咯着血,刀盾脱手,穿着盔甲的身体随之崩倒。


    樊宗的身法未因发镖而稍有停顿,一口气冲入营账。帐内漆黑一片,他只靠伸手触摸,抓到了帐内最接近自己的一个罈子,猜想定是装戦着火药无疑,马上从绑腿外侧拔出短剑来,捣穿了封口和木塞,撒出火药。


    他正要往帐门外撒出一条点燃用的引火线,却已听闻十数双穿着战靴的足腿往这边急奔过来,已甚接近。


    已经没有足够时间制造一条既可爆破火药库、又够距离安然逃走的引火线了。只能二者选一。


    樊宗摸摸衣襟内收藏的那小筒状的火摺子。短暂的一瞬间,他想过用自己的生命换来这次灿破。


    但他记起第一夜出动之前,姚掌门说过的话。


    「就像神机营之于朝廷,『褐蛇』也同样是武当派的珍宝。」姚莲舟说:「我们的武功,从来没有一门是以死求胜的。除非你们确定已绝无活路,否则就算用你们任何一人去换十台大炮或者一百个禁军,对武当派来说都不値得。」


    绝对服从掌门的命令——这原则对「褐蛇」而言,就如刻在铁板上的律法。


    樊宗转身冲出火药库,果然看见许多士兵从两个方向赶来。神机营的守备制度果然比一般军队严密,一生变故就有专屣的卫兵往要地增援。


    ——事实上这三夜里樊宗就见识了禁军的纪律。若非拥有「梯云纵」绝顶轻功,寻常人根本无从侵入这营地。


    两支步兵都只穿短装布甲,手带藤盾腰刀,这身轻装显然是在营地里迅速反应援护之用。每边都有两人提着较安全的铁皮灯笼,而且稍微落后,以防误燃火药。


    士兵凭着灯光,已然看见倒在火药库帐门前两个战友,还有刚刚窜出来的黑影。两路包夹下,樊宗无空隙可逃。他左手一挥,向南面来的士兵撒出一大把东西,士兵在幽喑中感到迎面洒来一大把像沙子的物事,异常惊恐地唿叫,马上煞步不前。


    樊宗乘这难得的空档,就在他们跟前横越而过。其中一个站得最近的步兵本能地朝樊宗的身影一刀横砍过去,但在命中前的剎那,樊宗的黑衣身体如猫般收腹拱背,刀尖自他腹前两寸掠过;樊宗并未停顿,右手反握的短剑同时顺势急划,剑刃准确地切到步兵布甲并无保护的肘弯内侧,割破了筋腱,鲜血在黑夜中喷洒,步兵惨唿下手臂软垂,腰刀落地。


    步兵被樊宗惊吓,以为他撒出的是火药,恐怕会意外沾火爆发,走避间就给了樊宗逃走的空隙。待得确定那其实是樊宗在帐门前抓来的灭火沙土,惊慌一转为暴怒,他们马上与另一边的战友合成一队,朝着樊宗追赶:


    樊宗奔出两步,身子并未回转,左臂却从下向后摔,手中发出尖锐的破风音!


    两枚铁镖以这毫无先兆的奇特手法射出,一枚钉在一名步兵的胸口厚布上,并未入肉;另一枚却刺进另一人脸颊。


    樊宗这发镖手法不用眼睛,全以感觉解出,并无十足准头,只为阻吓追兵。中脸一镖虽不致命,那名士兵仍是吃痛掩面扑倒,吓得其他人纷纷举起藤牌保护面门。如此举盾的姿势下,追击步伐更加减慢,樊宗一眨眼就拉开了距离。


    樊宗全速奔跑向先前约定的地点,欲与田延和李义琛会合,再一起逃走。


    禁军士兵虽然是精挑的健儿,但穿着战甲又提着兵器盾牌,单纯比拼步速的话,樊宗几个起落就能远远抛离。


    然而樊宗在营地里却无法直线逃走。四处都听得见铳音和人声而走出帐篷的士兵,随时截住他去路,樊宗只能不断躲避,迂迴地在营账之间前进。幸好仍是深夜,樊宗在黑暗中不易被看见,相反地,他能预早看到兵卒带着的灯笼和火把,一一绕过截击。


    被惊醒的禁军却已越来越多,渐渐堵塞营账间的通道。樊宗脚下一刻不得稍停,要赶在这围捕网完全收紧之前逃逸。


    终于到了最外围的那排营账处。樊宗以过人的夜视力张望,看见田延已经蹲在一堆箱子旁等待;而轻功比樊、田二人稍逊的李义琛,也已经从正北面出现,身后一样带着大群追兵。


    三个「褐蛇」训练时朝夕相对,默契极佳,田延看见两个同伴已赶至,马上从躲藏处跃出,向南面的壕沟奔过去,于一离沟口二十余步时双臂同时朝前挥摔!


    那沟口前守着四个提着长桿手铳的神机营哨兵,正举起火把察看发生何事,前头突然


    闪出黑影,还没有看清是什么,数点寒星已没入其中三人面门,正是田延双手发出的六枚菱镖!


    田延如此叠着飞镖一起掷出,威力准头当然不如平日贯注在一镖之中,但睬在眼目、喉颈等弱处,仍令三个神机铳手惨叫俯下!


    另一个铳手未有中镖,看见冲过来的田延,急忙把手铳当作长柄的铜锤,挥打向田延额头!


    田延却突然在他面前消失。


    原来田延乘着奔势就地一扑,身子闪到腰带以下的高度,贴着地面向前飞纵,闪过那沉重手铳的挥舞,顺带以左肩撞击那铳手的左膝侧。正全力踏地挥击的铳手,膝关节哪受得这全身之力从旁冲撞?他膝腿发出筋骨断裂的声音,整个人翻倒落地,痛苦悲鸣。


    在田延瞬间清除前路障碍的同时,樊宗和李义琛已然赶至,三人连停下来互看一眼都没有,就朝那壕沟继续奔去。


    就在快要窜进那浅沟之前,樊宗却瞥见左后方有一大团火把的亮光,距离他们大约四十步之遥。


    火光之中可见许多人并排,或跪或站,手上都举着某种东西。


    樊宗从来没有见过神机营火器如何使用,但直觉告诉他非常不妙。


    「伏——」


    连串不均的爆响之音,比节庆的爆竹沉重勐烈得多。就像虚空突然被撕裂一样。樊宗平生第一次见识了,那陌生的杀人兵器的真正威力。


    对于崇信身体与剑锋的武者而言,彷彿突然进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


    大道阵剑堂讲义·其之三十六


    神机营乃大明京城禁军三大营之一,是专门掌管及运用火器作战的精锐部队,此独立编制的铳炮固营为当时世界最先进。早在大明开国之际,明太祖朱元璋之战队已经大量应用各种火器;至永乐八年,明太宗(成祖)朱棣远征南f交趾国(今日越南)期间获得神机铳炮的制法而创建此部队,并在后期征讨漠北时派上用场,以火炮配合正规步、骑兵下发挥极大威力,从此成为京军之重宝。


    神机营所用铳炮,包括手铳、多眼铳、大连珠炮、碗口铳、盏口将军炮等;至明代中后期则加入从西方获得制造方法的乌铳及佛朗机炮。


    神机手铳为单兵主力火器,以铜铸的铳身安装于长木柄前头握持,装填繁复而且缓慢,铳身沉重不能提高至眼晴高度瞄准,以点燃火捻的方式发射,射击时机和准头皆不及后期轻巧的火绳鸟铳。因此神机铳兵必须要整队齐射,方能产生杀敌的威力,后排士兵并同时负责装填火药和铅子,以提高连续射击的速度。


    为了加快射击,减少装填所需时间,于是也有多眼手铳的设计出现,其中最有名的是三眼铳,即以三个铳管作「品」字行排列,因应情况可逐管射击,也可以将三管的火捻连在一起点燃齐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他把世界玩坏了 仙箓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穿越八年才出道 在超自然的世界里低调成神 妻子是一周目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