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守村人 > 第五百九十三章 预案有备夜市华(第二更)

第五百九十三章 预案有备夜市华(第二更)

    朱标看看里长,点点头:“也好,大家辛苦一些,若真如此,帮他们抢一季粮食,麦田改水田。再给他们留下好镰刀和一批牲口。”


    将领们没听明白,互相看看,冯胜出声:“殿下,稻麦可轮种?”


    里长接过话:“种一次,明年他们收了小麦种大豆,养养地。”


    “对,咱们人和牲口多,到那边停留的话,可以攒下许多农家肥,他们不缺肥了。”


    朱樉跟着说,连自己人的那啥都利用上,这一路可损失喽!没办法带着。


    “希望没有事情,否则咱们队伍人的粮食会有麻烦。”傅友德考虑人吃马嚼的问题。


    牲畜还好一些,有草,现在的季节最适合,人不能把草当饭吃,除非是大旱饥荒,那草根树皮全没。


    关键无法在大同补充太多的粮食,人家本地的百姓种点粮为了生存,花钱买都不行。


    不然的话,为什么大队人马要离开和林?去年没种粮食,今天再种,等不及了。


    要不是有很多熏鱼干,节省下来粮食,只能写信回应天府求援,让那边调集物资送过来,一路上会消耗非常多。


    大家依靠吃鱼、吃奶制品攒下的粮食,冬捕真好。


    “不怕,咱们一路走一路打猎,咱们行军速度快,天气好,一天轻松六七十里,一个月就过去。”


    朱樉关于这个底气足,队伍里没有盾牌和长矛、大刀、盔甲,留在和林,让工匠帮忙打造些防御性武器,分到各个堡。


    除了部分的车,其他的一律用牲口托着走,队伍里的宫女走得慢,还有老工匠体力不好,就骑牲口,旁人打绑腿。


    行军的速度取决于马匹的情况,马不能走太远,耐力比不上人,优点在于负重大。


    最难办的是蒸汽机和零件,这个得用车拉着,其他的就没什么了。


    大不了人还能抬杠子轮换着赶路,没有敌人,不用保留牲口的体力。


    弓带了一部分,为了打猎方便,不能总拿枪打,箭可以重复使用,子弹打了就没了。


    ……


    第二天早上,休息了很长时间的队伍收拾完东西后重新上路。


    骑兵出发,到周围打猎,如今草出来了,猎物便多起来,无人去管生态平衡的问题,反正看到就打。


    时间一晃,半个月过去,小满的节气到来。


    最近的行军速度快,降水减少,尤其是北方的小满,降水更少。


    按照正常情况,再有一个月的时间,小麦开镰收割。


    大家估算着时日,考虑怎么办。


    “再走上十二三天就到大同路,他们小麦还没收,咱是等着他们收小麦帮忙,还是直接离开?”


    又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朱樉再次问里长。


    “殿下可是往了提前告诉他们倒春寒让他们催苗的事情?催苗耗费人力,若他们照着做了,咱到地方的时候,差不多就该收获了。”


    里长提醒朱樉,大同和北平那里之前派人告诉,太子下的令。


    接着他又叹口气:“这么做的后果,就是缩短了生长周期,产量降低,咱们过去帮忙收割,再翻耕土地,指导他们一下,快点把大豆种下去。


    而且跟高粱一起套种,教他们如何进行田间管理,咱的一部分队伍先去北平,同样是帮北平那里的百姓收割、翻地、套种。


    若他们的小麦废了,自然是种水稻,让朝廷免去田赋和劳役,甚至从其他地方调运粮食补贴。”


    朱标颔首:“只得如此,至少还有预案,总比到时候发现情况,手忙脚乱要强。”


    其他将领跟着点头,反正他们对这方面了解的不多,头一次听到大豆和高粱一起种的。


    他们以前只了解下丘村最先进行水稻黄麻套种和油菜籽苎麻套种,必须有大牲口帮忙,肥追得上才行。


    后来山东大旱,让山东的百姓在麦茬上种大豆,产量低,但节省人力,有收获就好。


    眼下是看队伍的劳动力多,不要小麦茬,直接掘掉,立即套种大豆、高粱。


    果然神奇,队伍里有下丘村的人在,确实叫人安心。


    ……


    同样的晚上,朱元璋又到外面吃串儿,这回他叫上危素与刘伯温,顺便喊了曾鲁。


    曾鲁与危素熟悉,两个人一同修元史,当然,大家都熟悉。


    朱元璋没让孙贵妃来,只带着马皇后,孙贵妃去太子府陪太子妃说话,按照进度,太子短时间内回不来,雄英再有一个月便两岁了。


    应天府的五月下旬更暖和,天气又好,如果下雨,可麻烦喽!


    今天朱元璋点了烤肉串儿,喝啤酒,要冰镇的。


    “半月不见,大家气色都不错啊!”朱元璋笑着与刘伯温和危素打招呼。


    两个人得到了他的实话,放下心,情绪好了,身体就跟着有变化。


    尤其是刘伯温,他不但心情好,吃喝也好,一家人住在下丘村,洗澡、上厕所都方便。


    “谢陛下挂念。”二人默契地回应。


    曾鲁在旁边看着,他知道半个月前的事情,陛下故意给大家看的,所以今天暗中和明面上的护卫更多。


    “星星亮啊!晴天,多晴几日,宁国府、太平府及江南种小麦的地方,马上开镰。


    河南府与山东,加上西安府、大同路等等位置,陆续收获冬小麦,河南跟山东会看情况种大豆,这法子好。


    德之可是听闻开春时候的倒春寒?有没有什么了解的消息?”


    朱元璋心思没放在吃串儿上,他只想看民生,感受热闹与繁华,说的话则是大明根基。


    曾鲁回应:“陛下,臣知晓,是太子殿下派人跑很多地方告诉有倒春寒,各地陆续传来消息。


    俱按照太子所教授之法,提前催苗,累是累了些,却总好过绝收。


    春小麦最怕开春未分蘗时被冻死,现在最多略微减产,倒是不妨碍。


    北方冬小麦比南方晚收,下丘村去年种了许多,可换种子,他们的示范田产量总比别人高。”


    “是呀!”朱元璋颔首,又叹息:“唉!可惜百姓学得不够好,需要有人手把手教。太子那里也不给来封信,到了何处,咱又不知。”


    朱元璋想到冬小麦陆续收获,自然回忆起各地送来的消息,太子下令,要求立即追肥浇灌,别怕冻,赶紧催苗。


    结果真的有倒春寒,太可怕了,若是没有人一年年提醒,北方、山东、河南,百姓就吃草根树皮吧!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他把世界玩坏了 仙箓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穿越八年才出道 在超自然的世界里低调成神 妻子是一周目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