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守村人 > 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次交易万斤豪(第一更 月票 推荐票谢谢!)

第二百九十四章 一次交易万斤豪(第一更 月票 推荐票谢谢!)

    里长忙碌起来,他先去找秦王朱樉,让朱樉帮忙寻找矮的、能够放进大棚中的桃树,已经开花的赶紧打掉。


    朱樉一听便知道下丘村想拿大棚种反季节桃子,这个没听说过,他非常积极。


    里长转身又跑到便民处,交一半的押金,先把收蜂蜜和收香皂的单子接了。


    若他直接拿着香皂和蜂蜜过来,则不需要押金,立即成交。


    他交了一半货钱的押金,别人就不能卖了,到约定好的时间他提供不了东西,押金给对方。


    拿到了订单,他再回村子让人赶紧做香皂,顺便看库房中剩余多少蜂蜜,不够的等中午找太子借。


    ……


    朱标此刻站在朱元璋身边,朱元璋翻看题本,越看越投入。


    等看完,给朱标:“到应天府务工的路引可开。”


    朱标看着的时候,朱元璋在旁讲题本的内容。


    “在秦淮河对岸建造一片外来务工者的居住区,要网格化、简洁化。


    明沟暗渠都要有,以砖混方式来建,先建二层楼,路要宽,为将来改造留出空间。


    恭房要有每栋房子单独的,亦要有在外面公共的,严抓卫生。


    采用掘井的方式提供用水,避免喝到脏水坏肚子,可设置公共洗澡的地方。


    每一个网格方块中设立一个衙门的位置,有衙役值守,增招更多衙役。


    留出来对外租赁的房子,好出租给商人在那卖东西,顺便收税。


    咱看着不错,题本中说最麻烦的问题是治安问题,把治安抓好了,来的人够多,一年便回本。”


    朱元璋对最后的事情最满意,回本速度快。


    朱标此时也看完了,放下题本:“他说的回本不是指通过租给外来务工者和店铺直接赚回来的钱。


    而是这些增加的人为应天府带来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整体提升,包括他们自己要花一部分钱过日子。


    安排人给他们讲课这一点很好,可以简单些,但必须让他们习惯听课。


    隔十天半个月一考,考核不通过的给一次机会补考,若再不通过,取消路引,押解回家。


    如此他们在应天府务工,一年下来怎么也能学个几百字和简单的算术。


    尤其是家中子弟多,田地少,又未分家、未娶妻的人,他们可以长时间呆在应天府。”


    朱标认为给务工的人讲课这点很好,不指望他们考科举,只要日常生活中更便利,回去后让人觉得有学问,这就不错。


    像石臼湖的那些人家,一个识字的都没有,账也记得乱七八糟。


    有人卖鸭蛋和鹅蛋,最多一次卖十个,要是有人买二十五个,他就很为难,得慢慢数。


    有人要讲价,比如十个便宜多少,那就彻底完了,不会给你便宜的,那么算的话难度过高。


    莫说石臼湖的人,南京的百姓,一些卖农产品的,也只能分堆和按照个来卖,没有秤,也不会看秤。


    买肉的时候,卖肉的说多少就是多少,如果不相信,拿着肉去市司那里,市司给称,一般都会多给,而不是少给。


    买一斤肉的话,还给些搭头,就怕市司那里查出问题,会挨板子的,再加上罚的钱,一个月都缓不过来。


    打板子的时候衙役狠打,因为衙役也担心自己的家人去买东西的时候被骗。


    “为下丘村盖大棚、修园林的人到哪一步了?抽调人手,指导其他工匠到秦淮河另一边先划地、打地基。


    一定要把地基打好,将来得往上加盖。给各地官府下令,允许出具到应天府务工的路引。


    命当涂县与宣城县的便民处呈题本上来,与南京便民处的情况对比。”


    朱元璋开始安排,不需要问其他大臣,因为都不从朝廷的财政出钱。


    ……


    三月十六,里长带着人把一万斤蜂蜜送到地方,对方居然是之前的宋掌柜等人。


    “这个……”宋掌柜看着一坛坛的蜂蜜犯难,与他一起的商人同样面露苦色。


    他们写的时候就考虑过有人想卖,所以每个单子上都要求对方一次提供至少一千斤蜂蜜。


    在他们看来,没有人在当下的季节能够做到,然后只能买他们的蜜蜂。


    结果下丘村接单,一万斤直接给够数,拿钱吧!便民处的人就在旁边呢!


    “朱里长,你们买蜜蜂不?”旁边的一个姓郝的商人问里长。


    “不买,下丘村养很多蜜蜂,冬天在大棚中养的,开春后,居然能分巢,那可就一脾,你说神奇不?


    冬天下丘村割了不少蜜,缺的用糖来喂蜜蜂。伱们还要蜂蜜不?我那里还有。”


    里长按照计划行事,现在买蜜蜂太贵,五十文一脾,谁买谁是傻子。


    一群人没办法,带人去拿钱,钱有好几种,包括之前的,加上银子。


    孩子们帮忙挑和分类,银子称重,忙了一个时辰,才把六百贯的钱查好,多出来几十文,还给对方。


    再拿出来价值二十贯的银子,给便民处的人,交税,三十税一。


    “朱里长,用那些钱抵即可。”便民处的人指着一堆其他的通宝。


    这里有大义通宝,这个是陈友谅铸的。


    有龙凤通宝,这个为韩林儿铸的。


    有天佑通宝,这个乃张士诚铸的。


    再有大中通宝,它是朱元璋没正式登基的时候铸的。


    加上现在的洪武通宝,乱七八糟的都当钱来花。


    想要禁止,百姓手中他就有,还不让人家花了?


    “我们拿回去把前面的熔了,只留大中通宝与洪武通宝。”


    里长不愿意把麻烦交给别人,管钱里面含什么杂质,反正村子能处理。


    大中通宝与洪武通宝,各自也有五种,一文的、两文的、三文的、五文的、十文的,大小不等。


    “如此,我们就收银子了?”对方见朱里长坚持,很高兴地接过银子,二十两。


    下丘村的人开始装车,把这些占地方又不值钱的通宝运回村子,村子里的人最喜欢银子,一两便是一贯。


    用来买房子最方便,倒是去市场上买肉和发工钱的时候,还会用铜钱,一律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


    居必七、盒饭店凡是收到其他的通宝,就不再往外放,为了帮大明朝廷统一货币。


    眼见着钱被拉走,宋掌柜等人面面相觑,就差无语凝噎了。


    蜂蜜买到手了,一斤不差,坛子都白送给他们了,可是他们偏偏高兴不起来。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他把世界玩坏了 仙箓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穿越八年才出道 在超自然的世界里低调成神 妻子是一周目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