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守村人 >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春麦已熟离别时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春麦已熟离别时

    “米饭好,就吃米饭,在应天府的时候就吃过涿州送去的水稻。”


    朱橚看到设备开始给水稻脱壳,高兴不已,这几天一直吃面食。


    说着话他看一眼关崇,关崇有……大动作。


    关同知刚刚偷摸塞给一个人一大包东西,这个偷摸的动作是标准的,就是那包太大了。


    不用想就知道,这是他妾室的家人,娶妻娶贤,纳妾纳色,证明这家人的闺女长得漂亮。


    即便如此,也是胡小河这个里长说话管用,你闺女给同知当妾室,你想在村子里横着走……不行!


    不过一般情况下给你面子,你得想办法让州府给村子好处。


    下丘村每天看着就是忙碌着安排做什么饭菜,实际却是各种地方管理方面的事情。


    抓青蛙在水田里抓不到,那里只有小的,蝌蚪慢慢长四肢,尾巴消失后,小青蛙就往旁边的引水渠里跳,到那里长大。


    朱棣见无法继续呆着了,得配合大明整体,说一下,看向北平府的官员们。


    涿州的他也顺便扫一眼,反正大家都得配合。


    人参都是论斤来卖,看大小,大的一斤就贵一点,小的则便宜,憨憨说了应该按照克和年头来卖。


    等明年又种水田的时候,它们再跑到水田里产卵,数量增加。


    只有生存状态不好的地方才适合大改变,涿州用不着,人家本身优势在,是这样……”


    里长不确定,不看谷子怎么知道行不行?瞅一眼才明白。


    不下雨,一直晒着,缺水就人工灌,比水稻省事,水稻需要泡着。


    比如服役的时候,安排到近的地方,活儿不能太重,有什么消息提前得知告诉村民。


    “殿下,咱去看了,天天看,最多三天,咱村子就收,九成熟嘛!”


    按照本地的特色来发展,平原地区就得有平原地区的样子。


    里长决定在这边多住两天,帮着把春小麦给收割了,不浪费时间,去东北。


    青蛙抓那么多,蟾蜍的数量却并不多,而且在不用农药和化肥的时候,青蛙是抓不完的。


    胡小河里长对自己村子种的地最上心,他负责记账,谁家交多少田赋,称重后送到州里面。


    七八十年的人参都是一斤多少钱,很便宜的,下丘村让那边想办法包在湿润的地方送过来继续种。


    引水渠里面长草,青蛙躲在草下面,开始打洞了,北方的为冬眠做准备。


    往年这个节气能听到蛙声一片,眼下青蛙也少了,只能找小溪、河边繁殖。


    机械设备,不管是翻耕还是作物成熟后的收割,百姓要花钱的,租赁费。


    里长指挥着人送上菊花茶:“先歇歇,一会儿叫人改小蒸汽机,做成小收割机,帮着收。


    被看到的关同知未解释包里放了什么东西,顺着话说:“殿下,今年没有新米了,只有春小麦,马上要收了。


    “大暑的时候应该能到地方吧?咱这边确实差不多了,主要是诸位努力呀!”


    把原来当地不具备的东西附加给他们的时候,带来的是习惯的改变与负担。


    小孩子拿出来两股叉或单股叉来捉,不用手,怕碰到癞蛤蟆。


    熟悉这个事情的朱橚点点头:“明年开始,咱能不能引进别的青蛙?铃儿姐。”


    “太麻烦,百姓专门养林蛙的成本过高,附近没有山,与寻常的青蛙不同。


    今天提前知道干旱情况,村子里不种水稻,太累了,灌不过来的。


    “殿下,明日去地里瞧瞧,干旱的时候,人工浇灌不耽误,日照时间长,确实到时候了。”


    水稻田里一看就是一群群的蝌蚪,看样子光滑的,是癞蛤蟆,背后有斑点的,才是青蛙,很神奇!


    青蛙最喜欢在稻田里产卵,水流平缓,天敌又少,养分充足,蝌蚪从小就吃蜻蜓和蚊子的幼虫。


    明年开春后就得到位,这样百姓时间多了,正好为服务行业提供劳动力。


    水稻田才是最好的蛙类繁衍的地方,种水稻的地方孩子从小就会叉蛤蟆,癞蛤蟆,既蟾蜍不要,青蛙抓起来回家吃。


    一般情况下不会吃,就吃個大腿的肉,其他的全扔,一百个青蛙能卖三五文。


    东北那里眼下还不清楚具体情况,消息传来传去的,传消息的人可能对一些事情的理解本身就不一样。


    铃儿摇头,涿州大平原,养林蛙付出的成本高,种地才是最好的,机械设备要送来几百套。


    咱涿州能种水稻,又能种冬小麦和春小麦,反正什么都可以种。


    小麦看土壤情况,太干了灌一次,平时放着无须理会,要收的时候驱赶鸟雀。


    福建的土地根本就比不上东北,东北是黑土地,针叶林的落叶一年年沤着,最后全是好的熟土,种什么都行。


    过几天直接去海边,到定辽都卫,这边其实没有什么可管的了。


    情况就是这个,今年的青蛙与蟾蜍数量见少,它们需要在河边生存,产的卵被水冲下去,成为了鱼的食物。


    把那个土拿到琼州种椰子,就比琼州本地的土壤种出来的椰子好。


    其实水稻最好,因为水多,今天不是特殊嘛!大家一看就全种春小麦了。”


    给这边弄完,再把设备运到更北的地方,继续这么操作,挨着山的地方就算了,机械过去发挥不了作用,浪费。


    如果用化学农药,它们就废了,农药会流进河里,水田繁衍不了,河里也死,鱼都少了……


    “要收了?”朱橚看向里长。


    “殿下放心,臣定当鞠躬尽瘁。”知府先表态。


    还有吃了真管用的蛤蟆油,根本就不值钱,东北一大片地方,地多人少,不像福建那里地少人多。


    朱棣其实跟他三哥朱棡一样,想让队伍在北平府多住些时日,因为每一天都不虚度。


    有些事情越管越多,北平府是咱们当时回程停留过的地点,能做的官员已经做了。”


    他们认为没有价值的东西,或许正是憨憨想要的。


    不过朝廷出手,不赚取高昂利润,维持个本钱就行,燃料钱、设备折旧、润滑油什么的。


    “死而后已!”其他官员好默契。


    但所有人的表情都是振奋的,认为没问题。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他把世界玩坏了 仙箓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穿越八年才出道 在超自然的世界里低调成神 妻子是一周目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