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大明守村人 >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自古有人先扶志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自古有人先扶志

    官员们自我分析不影响队伍行进速度,大家骑马、乘车,去千灵山,明朝此时就叫房山,叫房山县。


    这里干旱了,地势高,无降水,关键绿化面积不是后来那么好,有大量的石头。


    千灵山所在是房山的一部分,归方山县管,离太液池挺远呢!走路是不行的。


    即便骑马、乘车,今天晚上还得在县里住。


    为什么石头那么多,还有人居住?这个……人家山顶洞人就在这里生活,说明适合,特殊情况除外,但能坚持。


    队伍一路急赶,终于在晌午的时候抵达。


    朱闻天上次回来路过没到过此处,现在打量,找不到熟悉的影子,山怎么这么秃?


    最干旱的地方,百姓住在土坯房里,房子外面的墙上草枯黄,房顶也是草的,不见瓦片。


    还有百姓干脆直接在山脚下高一点的位置挖洞,跟山西的窑洞似的,没毛病!山顶洞人就这么干的。


    地形好,易守难攻,很多年前,估计水源很充沛,山上也是跟后来一样郁郁葱葱。


    整个一大片区域有高低不同的山、不一样的矿石、平原、河流。


    石头品种多,符合石器时代大家找工具的便利性特征。


    再看山顶洞人,不,大明百姓,正围着一口井往外打水,显然刚钻完,原有的井又用昨天运过来钻井机往下打的。


    向下打,又打出水,百姓帮忙把浑浊的水给提出来,一边提一边往木桶里装,装满后,一个人挑扁担给送到山上开的菜地里浇灌。


    又有工匠拿工具给百姓修台阶、提前来扎营的护卫们给百姓修葺房屋。


    小村子中没有暗渠,只有为了应对雨水的明沟。


    孩子们同样围观,小的孩子不管男女,全光着身子,也不怕晒,头发枯黄。


    “房山县是怎么回事儿?”朱棣愣一下,转头看官员们。


    “殿下,此处归房山县管,却离县治所很远,说是让迁到就近,百姓不干,那边琉璃河还有一些水呢!


    村子里的两口井还是上次干旱前给挖的,平时百姓喝山泉水,有小溪。


    村民就习惯这个地方的生活方式,不好强迁,到时候他们再往回跑……”


    知府必须出声,他解释缘由,不是不照顾,是百姓不配合。


    “知县呢?”朱棣压着火气问。


    ‘噗嗵!’十几步远的地方一個人跪下:“臣房大山有罪!罪该万死!”


    “你这姓和名,这什么村?多少户、多少口?”


    朱棣又愣一下,房山县知县房大山?那个大字多余。


    “回殿下,此村叫下山村,户六十二,口二百七十九,其中原来的口二百零五,兵荒时逃过来九十余口,后来又死人了。”


    房大山依旧跪着,没让他起来,敢起身就可以拿欲行刺为借口干掉他。


    “起来吧!本王自己看。”朱棣瞪对方一眼,又瞬间满脸笑容“里长,村子的名与下丘村只一字之差。”


    “殿下放心,会量腹而受,量身而衣。”


    里长明白,人家村子就不搬,朱棣不会傻傻地叫人家迁徙,现在的情况指望房山县的官员显然不行。


    下山村与下丘村差不差一个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朱棣求助了。


    “麻烦里长了!”朱棣笑了,说明有办法,这破地方得怎么做呢?真为难人……


    “快,过去给弄衣服,小孩子要大一点啊!孩子长得快,大两圈,鞋子不要大,多给做几双,平时穿草鞋。


    大的穿剩下,还能给小的,衣服也是,记得给带些边角料的布,打补丁用。


    其他的东西让村民排好队,太医呢?王叔,石膏拿来了是不?太医保证忘。


    花眼的眼镜给试试,放心,他们不会卖,他们脾气倔着呢,不然早搬走了。


    荆条捆子往山上运,先帮着扦插一下,之后叫他们自己担水浇灌,秋天就不旱了。


    测地形,看水平面,能开田的正好咱们在……”


    铃儿在那里指挥着,王叔就是王艺千,太医们不敢看她,去找村民望闻问切,果然没带石膏,这怎么弄假牙?


    王艺千的工匠队伍石膏常备,下丘村的队伍里也有石膏,不过不值得给村民用,医用级的,给人吃,特别纯,咬牙印用那么好的作甚!


    下丘村的人忙碌起来,测量的测量,收集情况的去收集情况。


    然后一个热气球在村民跪下仰望行为中升起,把官员们也给吓一跳。


    宫女们去为村民量身,小孩子做大的衣服,袖子和裤腿可以卷起来用线牵上,随着长大往下放。


    肩膀的宽度同样拿线给牵窄了,骨骼生长后放开。


    做衣服的边角料给村民留下,他们自己会把破损的地方给补好。


    布鞋想来百姓平日里舍不得穿,小孩子的逢年过节穿一次,脚大了换一双,小的给更小的孩子。


    本地村民最缺的是工具,成套的铁制工具给他们,包括针、锥子、顶针。


    扶贫先扶志,扶志有三种方法,一种是激将法,一种是引领法,有时候都不好用。


    那么还有一种是物质推动法,给出足够的工具后,再给新衣服,百姓感觉有心气了,属于由简入奢。


    配合前两种方法,百姓会努力做事情,何况他们原来感觉也很努力。


    如果真是由于懒惰,这三种办法都不行,那就上第四种,打,打板子,或者抓走服刑。


    抓走服刑可以变通一下,劳动力抓走,干活的时候给工钱,但被抓的不知道。


    工钱一部分攒下来,一部分给被抓的人,告诉其家人这人在外打工。


    等攒个一年钱,把人放回来,对方习惯了劳作,回家一看这么好,还有积蓄,便愿意勤奋了。


    武力有时很好用的,能够把人打杀的跪下当奴隶,那就可以叫人脱贫,针对懒惰那种。


    孩子们被喊过去先洗手,洗干净了给卤的鸭头、鸭脖、鸭爪子。


    这些东西在大明不好,绝对卖不了几十文一斤,一只鸭子都不值那些钱。


    就跟排骨似的,那玩意儿不是有人买肉搭的嘛!怎么敢卖得比肉贵?


    小孩子不嫌弃,两手抓着啃,卤味不是吃肉,是吃味儿。


    更小的牙都未长齐的给他们鸭肝,酱的,不卤。


    “里长,你们来之前全准备好了?”


    朱棣发现里长答应一声后,根本没动,全是铃儿在指挥。


    “皆赖殿下指导有方。”里长回应。


    “想让咱父皇打咱就直说,咱哪敢指导下丘村。”朱棣撇嘴。


    站起来杵在那里不知道做什么的房大山:“……”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他把世界玩坏了 仙箓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穿越八年才出道 在超自然的世界里低调成神 妻子是一周目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