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北宋穿越指南 > 0255【第二基地·金潭村】

0255【第二基地·金潭村】

    “把这一小片竹林砍了,靠下方的地势挖成塘。”


    “那边建几间竹屋。”


    “江边这块地夯实,我要造水硾来捣竹。”


    “那里挖沤池……”


    大明村的管理人员还没过来,朱国祥暂时亲自指挥施工。


    成熟的竹纸制造技术,有几十个流程、几百道工序。


    而朱国祥手上有两套竹纸技术,一来自福建官员提供的北宋末年造纸法,二来自儿子所默写的《天工开物》造纸法。


    前者极不成熟,后者只有大概。


    两相比较可知,北宋竹纸用生料所制,手法极为粗糙,且无法天然漂白。而明代则用熟料纸浆,顺便天然漂白,增加了纤维韧性,提高了竹纸质量,且让竹纸变得更美观。


    但即便是明代的成熟技术,因产地不同,细节也不同。根据不同的造纸工艺,以及不同的竹子用料,造出的竹纸可分为五大类:连史纸、贡川纸、毛边纸、扣纸、表芯纸。


    而《天工开物》只有大致流程,并没有谈及过多细节,需要朱国祥自行摸索。


    朱国祥的优势在于,他可以通过文字描述,揣摩每道流程的作用。比如添加石灰水、草木灰,是利用其怎样的化学特性。古人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能不断的观察摸索总结。


    还没开始正式造纸,朱国祥就已经有了改进方法。


    比如《天工开物》说,制作熟料纸浆之前,需要浸泡竹子100多天来杀青。朱国祥觉得不用等那么久,垫一层石灰,再垒一层竹,反复垒叠再灌水入内,就可以用石灰快速杀青。(这种方法直至清朝方得采用。)


    如果使用快速杀青法,浸泡池就得好生建造,要方便随时灌水和排水,而且污水排放量将大大增加。


    若是制造高档竹纸,朱国祥还想出一种方法。


    即在浆料当中添加淀粉水,提高纤维的悬浮度,让纸张质地更均匀,淀粉微粒还能留在纤维缝隙中填料。这在《天工开物》里是没有记载的,甚至在明代的南方也不存在,反而出现于清代的汉中地区。


    淀粉水不需要特别制作,可以弄个粉条作坊,做米粉也可,做红薯粉也可。用制造粉条的残料,过滤之后加入纸浆,等于是废物利用了。


    农学也是理科,朱国祥属于理科生,高深的化学知识他不懂,这些基本的却没啥难度。


    反倒是学历史的朱铭,一时间很难想得出来。


    山谷上游的开阔处,有一个天然小湖泊,曾经是可以淘金的,所以被称作“金潭”。整条河谷叫“金潭谷”,湖泊旁边的山岭叫“金潭岭”。


    现在,河谷中的村落,被朱国祥命名为金潭村,人口暂时只有大明村的五分之一。


    除了部分忙于农事,剩下的村民,都来帮忙建设造纸场。青壮干重体力活每天30文工钱;老弱妇孺帮着打杂,每天15文工钱。半上午、半下午的时候,还提供两顿免费伙食。


    工资并不高,但村民非常高兴,给钱还有吃的,以前没遇到过这种好事。


    还有几个妇女儿童,被派去寻找植物。


    黄蜀葵、猕猴桃藤等好几种,随便找到一种都行,这是造纸时必备的“纸药”。各个地方都有代替品,揉搓捣碎加工成黏性液体,它能让浆料漂浮均匀,且在分纸的时候避免粘连。


    古代那些造纸作坊,什么技术都可以外传,唯独“纸药”属于独家秘方。


    朱国祥对此并不了解,只获知了原料,具体还得慢慢摸索。


    反正有的是时间,正常制造竹纸,须等到春夏之交,砍伐嫩竹用以杀青。朱国祥秋冬季节就准备砍老竹,让工人提前熟悉流程,用老竹练练技术。如果造出的纸张质量太低,大不了用来擦屁股。


    反正再怎么样,也比北宋竹纸的质量更好。


    北宋的竹纸,跟秸秆纸一样,造出来大部分是火纸,既用来烧给死人的纸钱。擦屁股都嫌够呛,手指一捅就破了。


    造纸坊建得差不多,朱国祥又去拜访闵文蔚。


    “朱相公要造纸?”闵文蔚惊讶道。


    朱国祥微笑说:“不会跟闵家抢生意,我只造竹纸,不造皮纸和藤纸。”


    闵文蔚瞬间放心,还装模作样提醒道:“竹纸不堪用,容易浸墨,还容易碎裂。”


    朱国祥说道:“此事我也知晓,或许能改进工艺呢。只是缺几个捞纸工,闵氏的造纸坊能否借几个?”


    全套造纸流程,大都可以用新手,但捞纸工却非得熟手不可。


    闵文蔚问道:“要多少?”


    “五个,只借用一年。”朱国祥说。


    “造纸可利教化,五个捞纸工不算什么。”闵文蔚欣然同意。


    只借五个造纸工用一年,当然是让他们带徒弟。多给点工资,就可让他们倾囊相授,反正今后不在同一个工坊,不怕教会了徒弟饿死师父。


    ……


    文鸾带着妹妹,跑来参观工地,提出疑惑说:“竹纸能用我知道,可真能大量制造?”


    “应该可以。”朱国祥道。


    北宋当然有用于书写的竹纸,比如米芾《珊瑚贴》,便是以竹纸所书。但因为工艺不成熟,用料非常苛刻,且纸面还能看到许多竹筋,质量过低且无法大规模生产。


    文小妹说:“若能把竹纸造成皮纸那般,先生必为天下士子所尊崇。”


    “等传播开来还得几十年。”朱国祥笑道。


    朱铭在东京改进印刷术,时至今日,新型油墨倒是传开了,而且传播十分迅速。


    但铅活字依旧停留在东京,甚至都还没传到洛阳。这玩意儿前期投入太大,只有少数商贾愿意尝试,且制作一套活字用时也长。


    不过,官方非常给力。


    以蔡京为主导,重新编订王安石的著作,用标点符号进行断句,已经批量印刷了好几部。


    这是在占据制高点,蔡京通过掌控王安石著作解释权,用以巩固自己新法领袖的地位。


    接下来,蔡京还要编订《论语》、《孟子》等经典。完全按照王安石的理解,给这些儒家经典标点断句,继而掌控所有儒家经典的解释权。


    洛阳那边被盯得紧,江南士子也不敢造次。


    但是,已经有大儒从偏远地方下手。他们暗中合作,对儒家经典断句,然后去四川、福建制作活字,估计明年就能印刷出来。这种行为是非法的,因为跟新学断句有冲突,只能在地方上悄悄进行。


    一旦被举报,很可能牵连许多人。负责印刷的书商,至少也是流放罪名!


    反正特别扯淡,就连朱铭都没料到,他改进的活字印刷术,居然是通过党争来加速传播。


    而且接下来几十年,学术争端会愈演愈烈。


    以前没有标点断句,儒家经典都长一个样。有了标点断句,不同学派得打出狗脑子来,都会说对方看的书有问题。


    “相公,俺们来了!”


    几个大明村的村民,拖家带口来到金潭村。


    朱国祥点头说:“来得挺快。我已将金潭村编定保甲,从本地村民当中,选出了四个保长。田三过来做村长,平时解决村民纠纷,但不要管得太严,毕竟你们是来外户,多听听几位保长的意见。”


    “是,俺记下了。”田三忙说。


    朱国祥继续安排:“余勘担任书手,管理钱粮账簿,顺便组建村学,教村里的孩童读书。”


    “是!”


    余勘是孟昭给招进大明村的,一直属于孟昭的副手,现在终于能独当一面。


    朱国祥又说:“刘师道管理造纸场。”


    刘师道是刘师仁的兄长,刘师仁如今跟在朱铭身边做秘书。刘家是大明村识字最多的家族,当然要好生使用,今后朱家父子能做大,刘氏必然兴旺起来。


    朱国祥说道:“邓夏,你负责训练金潭村的村勇。这里人口不多,训练两个鸳鸯队即可,而且他们比较忙碌,操练时间不要跟大明村比。等张广道再弄些百姓过来,慢慢增加村勇人数即可。”


    “俺听相公的!”邓夏兴奋无比。


    灾情结束之后,汉中这边渐渐恢复,也有少数灾民逃进深山做匪寇。


    陕西河东之地,却是遍地盗贼。


    那里太惨了,跟西夏打了好几年,老百姓本来就困难。今年先是旱灾,接着是洪水,然后又遇到大地震接二连三的灾情,让好多百姓都活不下去。


    即便朝廷疯狂招募青壮做厢军,用以补充对西夏作战的兵力损失。但总有些青壮没被招募,也有青壮做了厢军,却受不得压迫而逃走。他们三五成群劫掠地方,还有不少逃进大山。


    张广道走私一趟,至少能带回上百个陕西流民。


    不是不能带回更多,而是粮食撑不住,还得细水长流慢慢移民安置!


    河北才是真的乱,黄河决口,数百万人受灾。大量百姓死亡,没死的也失去生计,官府根本没法管,只能看着遍地贼寇肆虐。


    讲一个冷知识,梁山好汉是在河北壮大的……


    宋江团伙的大部分头领,不管他们老家在哪里,都是先在河北做贼寇。宋江已经开始小打小闹,其初期创业环境,便是黄河泛滥之后的河北,通过流窜作案结识创业伙伴。


    安徽有个叫刘五的巨寇,去年就开始劫掠地方,至今也没有平定,朝廷正在调兵镇压。


    另有大量河北流民,聚集在太行山一带为寇。


    赣南有个刘花三,目前还是小打小闹。再过两年就闹大了,其活动区域,在后世的江西、广东、福建交界地带,那里属于革命老区。


    历史上,朝廷调集几路厢军,围剿两三年才最终平定,覆灭时间比方腊还晚。朝廷开出一万三千贯赏格,另加七品武官身份,就为了能捉住这个刘花三。


    四川蛮夷,也即将再次叛乱。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他把世界玩坏了 仙箓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穿越八年才出道 在超自然的世界里低调成神 妻子是一周目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