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李世民为弟弟心声头疼中 > 孩童不该想的事

孩童不该想的事

    “好吵啊。”李世民捂住耳朵。


    “吵死了!”李玄霸抓狂地挠哥哥的胳膊。


    跟随李世民和李玄霸来的两位乳母, 心疼地缝着布垫:“再忍忍,很快就缝好了。”


    李玄霸挠完哥哥后,有气无力道:“不急,小心些, 别扎着手。”


    乳母笑道:“不会扎着手, 放心。”


    李玄霸点点头,继续低头挠哥哥的胳膊。


    抓狂啊。


    李玄霸以为自己做了万全的准备, 但他万万没料到, 龙舟上这群人的精力过分充沛。


    隋文帝在位时, 按照地区特色设置了七种特色歌舞“七部伎”,即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杨广继位,增加了康国伎和疏勒伎,增至“九部伎”。


    在包括李世民和李玄霸所乘坐的几艘为首大船上,“九部伎”轮流演出, 轻歌曼舞彻夜不停。


    李世民:“别唱了, 救命!”


    李玄霸:“来点舒缓催眠的音乐好不好, 谢谢!”


    歌舞看腻了?没关系, 在每一轮“九部伎”的间隔, 还有伎人牵着珍奇异兽表演百戏杂耍,称“曼衍鱼龙”。


    “曼衍鱼龙”中最有意思的是运用各种火焰的杂耍。这类杂耍会从入夜开始,一直到凌晨才停止。太监和侍卫彻夜值班, 以免火焰杂耍不小心点燃船只。


    李世民:“能不能别大半夜还在甲板上蹦跳!这是用脚在打鼓吗!”


    李玄霸:“困……别折磨我的耳膜了。”


    夜晚时,甲板上还会点燃篝火。


    篝火架在铜器之中,里面烧的木头都是最上好的沉香木。当火焰燃起的时候,异香弥漫, 仿佛身处仙境之中。


    李世民:“阿嚏。”


    李玄霸:“阿嚏。”


    最初几天, 李世民和李玄霸还会手牵手去看热闹。很快, 别说李玄霸抓狂,李世民都蔫了。


    这群大人们,他们都不睡觉吗!


    两个孩子除非必要,再也不出门了。


    他们一直躺在房间里,就算睡不着也眯着,尽可能地闭目养神。


    李玄霸急中生智,让乳母在细密的细麻布里封了好几层绢丝,做成厚厚的隔音耳罩。


    他和李世民先用纸条堵了耳朵,又戴上厚厚的隔音耳罩,终于睡了一次好觉。


    就是耳朵塞久了纸条有点疼。


    两个孩子躲在房间里不出来,萧皇后很担心,命御医日日给李世民和李玄霸检查身体,时时调整药方。


    在两个孩子委屈巴巴的神情中,御医给他们开了一些安神的药,然后委婉地对皇后道,两个孩子年幼体弱,经不得太多人气冲撞,建议把孩子移到比较清静的船上休养。


    萧皇后叹气:“窦夫人说两个孩子先天不足,很是难养。我之前还笑话她过于忧虑。自己带着养了一段时日,才体会到窦夫人的辛苦。”


    让两个孩子到其他船上是不可能的。萧皇后不放心别人照顾李世民和李玄霸。


    她让李世民和李玄霸从一层的正殿搬到了二层中段的房间。房间小了许多,但离甲板远了,让两个孩子耳边清静不少。


    李世民和李玄霸终于能取下纸条,只戴着隔音耳罩睡觉了。


    睡了几日囫囵觉,李世民终于恢復了精神。


    他还不到七岁,居然有一种劫后余生之感:“我宣布,我以后再也不看‘九部伎’和‘曼衍鱼龙’!”


    李玄霸白了二哥一眼:【不可能。】


    李世民抱着软乎乎的枕头在床榻上滚来滚去:“就不看,就不看。”


    李玄霸不喜欢硬枕头。他让人用羽绒、兽毛、谷壳、草药等材料做了许多枕头、抱枕。


    李三郎的就是李二郎的。李世民学习了李玄霸的坏习惯,走到哪都自带枕头和抱枕。


    李玄霸不理睬又恢復活力的二哥。


    他静静地躺着,双目放空,放松头脑,继续养神。


    “这些天都在屋里用餐,我们今天出去吃!”李世民把躺懒了的弟弟拉起来,“听闻岸边每日都会进贡当地美食,阿玄一定很想吃。”


    李玄霸:【不,我不想。】


    李世民把李玄霸拖下床,强拽着骨头都躺松了的弟弟去甲板运动。


    御医说了,补足觉后就要多动动。小孩子要多动,身体才好。


    见李世民和李玄霸“病愈”,萧皇后松了一口气。


    她让两个孩子坐在她的左右,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亲自为他们挑选食物。


    萧皇后面前放了两米长,一米宽的大桌。宫女和太监轮番端来食物,水果、点心、炙菜、汤菜、蒸菜应有尽有。


    食物刚端上来,杨广来了。


    他人未至,声音先到:“二郎,三郎,听说你们病了?现在身体可还好?”


    李世民和李玄霸忙站起来道:“已经大好。”


    杨广揉了揉两个孩子的脑袋,道:“不必拘束,朕只是来看看你们。今日就在这里用午膳。”


    皇帝一来,满桌的菜还没吃,就连着桌子一起被搬了下去。


    太监抬来一张更长的雕龙画凤的餐桌,重新上菜。


    杨广每日都要沿岸上贡珍稀食材。


    这些食物不一定都要到杨广面前,但杨广会派人去清点。若是进贡的食材很珍贵很丰盛,官吏就可能升官;如果杨广不满意,那么官吏的帽子就不保了。


    在用膳的时候,御膳房会拿着每日进贡的食材现做一百道“创意菜”,一一呈现给杨广。


    杨广看中了就吃一筷子,看不中就端下去,特别喜欢也顶多只吃两筷子。


    一百道菜流水般的从杨广面前端过。


    杨广先吃,萧皇后其次,李世民和李玄霸非常荣幸地紧随其后。


    李玄霸只吃了一半就饱了,李世民坚持到了最后。


    杨广见李世民食量这么大,夸赞道:“以你的食量,将来肯定能给朕当冠军侯!”


    李世民揉了揉肚子,道:“谢表叔夸奖。”


    杨广对李玄霸道:“李三郎,你可要多吃些。”


    李玄霸苦笑:“侄儿努力。”


    杨广也吃撑了,带着李世民和李玄霸在甲板上散步,观看两岸秀丽景色。


    岸边,民夫仍旧在努力地拉动着纤绳。


    李玄霸看向河边的纤夫。


    他没有在河边长大。虽然从书本中读过“纤夫”这个职业,听说过在黄河三门峡和长江三峡水流最湍急的地方,若船只想要越过峡口逆流而上,就需要纤夫在两侧岸上拉船。但脑海里对其并没有画面。


    跟着隋炀帝坐了一次龙舟,李玄霸才第一次见到现实中的纤夫。


    人工运河水面很平静,水流速度不快。无论顺流还是逆流,都能靠着划桨和风帆让船只动起来。只有在遇到强逆风的时候,才需要纤夫在两岸拉船。


    但龙舟太大太沉了,若要让这样大的船动起来,全程都需要纤夫拉动纤绳。


    “阿玄,这龙舟不像是龙舟,倒是像一辆大大的马车。只是拉车的不是牛马,而是人。”李世民私下悄悄对李玄霸道。


    李玄霸正思索着二哥那过分恰当的比喻,二哥的惊唿打断了他的思索。


    “表叔!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把一整只烤牛都埋起来?”李世民惊讶地指向岸边,“这是在祭祀神灵吗?”


    杨广远眺壮丽河山的视线随着李世民的手指,落在了近处的两岸边。


    他皱眉看向身边宦官。


    宦官低着头为皇帝解惑道:“官员和百姓仰慕陛下,每日进贡食物太多,过了夜就不新鲜,便就近掩埋了。”


    杨广斥责道:“胡闹!”


    李世民使劲点头。


    对啊对啊,真是胡闹。好端端的食物怎么能埋了?唐国公府每日的饭菜也吃不完,都分给了仆人。若遇上府中设宴,食物过多,仆人也吃不完,娘亲就会挑些完好的送往佛寺,让佛寺代为救济穷人,其余的喂给牲畜。


    窦夫人经常教育李世民和李玄霸,哪怕唐国公府极富贵,也不可过于铺张浪费,否则必定损害自家福气。


    宦官立刻跪下道:“陛下息怒,是底下人懒惰了,居然污了陛下的眼睛。”


    杨广愤怒地踹了宦官一脚。


    宦官非常熟练地在杨广踹他的时候顺势往后一滚,既卸了力道,又装出很痛的模样,在地上翻滚了几圈后,再继续磕头告饶。


    杨广唤来太常少卿裴蕴,只指着岸边食物掩埋地,面色阴沉,一言不发。


    裴蕴立刻道:“臣立刻下令,让他们远离岸边十里再掩埋,以免玷污两岸好景。偷懒之人,臣定重罚!”


    杨广冷哼道:“不要这点事还要朕命令你。”


    裴蕴忙告罪。


    杨广又骂了裴蕴几句,才让裴蕴去处理岸上的事。


    见了这等肮脏事,杨广大好的心情蒙上了阴霾。


    李世民茫然地看着皇帝发怒,小小的脑袋瓜子有些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


    他本准备开口询问,被李玄霸用心声提醒“闭嘴等着,赶紧装傻”,便没有开口。


    杨广发完怒后,看着两个孩子害怕的模样,身为长辈的理智上线,将怒气压下,道:“一些渎职之人扰了兴致。二郎三郎别怕,朕已经处理了。”


    李世民更加迷煳。皇帝表叔所做的事,和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李玄霸一言不发,只继续装作被皇帝怒气吓到的模样,怯生生地点头。


    心情被打扰,杨广没了继续带孩子赏景的兴致。


    他让人把李世民和李玄霸带给萧皇后,自己回到了为首的龙舟上,继续就此事大发雷霆。


    李世民和李玄霸借口困了,回到自己的小房间。


    李世民抱着软乎乎的抱枕,终于把憋在心底的疑惑说了出来:“表叔生气的地方好奇怪啊。”


    李玄霸趴在房里窗口上,继续看着窗外。


    李世民把李玄霸往旁边挤了挤,也趴着看向岸边。


    他们的小窗口,也能看到食物掩埋地。


    宫人将食物掩埋了一半,被赶来的官吏训斥了一番后,将挖好的坑匆匆填土,剩余的食物抬上车,运向了更远的地方。


    岸上的民夫轮番拉船休息。休息的民夫悄悄刨开泥土,想要挖出里面的食物。


    船上又下来了一个官吏。这个官吏带了一队卫兵。


    卫兵将挖开地面的民夫按在地上捆了起来,然后不知道押去了何地。


    地上的坑再次被填上。


    李世民和李玄霸静静地看完了整场。


    李玄霸:【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后宫厌饫,将发之际,多弃埋之。】


    李世民:“什么?”


    李玄霸;【隋炀帝一游江都。】


    李世民抿住嘴唇,这次没有提醒弟弟别乱说话。


    他继续茫然地看向窗外。


    半晌,李世民道:“吃不完的饭菜为何不能分给岸边的人?他们连土里的饭菜都要挖出来,应该是很饿了。”


    李玄霸这次没有在心里说话。


    他开口讥笑道:“是啊,为什么。”


    李世民看向李玄霸:“阿玄也不知道?”


    李玄霸道:“不知道不知道。”


    李世民鼓起腮帮子:“阿玄你一定知道,为何不和哥哥说?”


    李玄霸道:“说了有什么用?哥哥你自己看,自己想。”


    李世民把李玄霸扑倒,狠狠挠了李玄霸一顿痒,在李玄霸告饶后,才翻身躺到李玄霸身旁:“好烦。算了,我还小,想不明白就想不明白。等我长大了,自然就明白了。”


    李玄霸擦了擦被挠痒痒笑出来的眼泪,没好气道:“这是娘和阿姊经常敷衍我们的话。你倒是学到了。”


    “嘿嘿。”李世民咧嘴笑了笑。


    他笑完后,将手放在胸口处。


    完好的食物宁愿掩埋也不肯给岸边的民夫食用。皇帝发怒却不是因为浪费食物,而是因为食物掩埋地被他看见。


    这一切都让年幼的李世民疑惑不解。


    此时,他想起了弟弟说漏嘴的“隋炀帝”,想起了自己偷偷翻书找到的“炀”的含义。


    李世民抱住了脑袋,在床上滚来滚去:“啊,不想了。我还小,想那么多干什么!”


    李玄霸点头:“对。等你长大了再慢慢想。”


    李世民抱着头滚了许久,才停下了滚动招式。


    他大字躺在榻上,手脚都搭在了李玄霸的身上。


    李玄霸嫌弃地把二哥往旁边推。


    李世民:“阿玄,我长大了就能想明白吗?”


    李玄霸:“谁知道?过去!”


    李世民:“阿玄,哥哥胸闷,让哥哥靠一下。”


    李玄霸:“不给!去去去,热死了!”


    李世民使劲往李玄霸身上凑,李玄霸手脚并用把二哥推开。


    兄弟二人就躺在床榻上“打”了起来。


    杨广回龙舟发了一顿脾气后,回想起李世民和李玄霸的神情,总觉得当时两个小孩的神色似乎有些不敬。


    他立刻派人去查看李世民和李玄霸正在做什么。


    派出的宫女回禀:“李二公子和李三公子正在榻上厮打。”


    杨广挑眉:“哦?厮打?他兄弟二人感情不是很好吗?怎么会厮打?”


    宫女道:“奴婢问了守门的仆妇。仆妇说似乎是李二公子要把李三公子当枕头,李三公子嫌弃李二公子太重,于是两人就打了起来。”


    杨广:“……”


    他扶额失笑:“这理由……还真是孩童才会有的理由。”


    他在心底摇摇头。或许是今日太生气,他连两个六岁孩童的神情都怀疑起来。


    若李世民和李玄霸暗藏不敬之色,小孩是没有城府的,那肯定是李渊教的。


    说白了,杨广现在对连个孩子的怀疑,本质上还是对李渊不放心。


    “他们今日受惊了,拿些金珠子给他们玩。”杨广道,“还有,传朕的命令,兄弟要友悌。为这点小事打架可不像话。若他们再打,朕可是要罚他们抄书了。”


    宫女领命退下,陪坐的官吏皆失笑。


    ……


    李世民和李玄霸“打了一架”,居然还得了皇帝赏赐。


    萧皇后得知后,笑得眼角都泛出了泪花。


    她对来请安的长女南阳公主道:“你来母后这里住几日,多摸摸唐国公府这两个活宝贝。你的肚子现在都还没动静,母后实在是忧心。你赶紧生个像李家二郎三郎这样的活宝贝给母后带。”


    南阳公主是萧皇后和皇帝的长女,十四岁嫁给许国公之子宇文士及,如今刚二十。夫妻二人都深受皇帝皇后喜爱,皆伴驾南巡。


    宇文士及是李渊的好友,南阳公主与窦夫人相处也不错。


    她笑道:“确实是活宝贝,窦夫人每每提及他们就咬牙切齿,说他们在家中很是顽皮。”


    萧皇后笑道:“还有这事?窦夫人倒是和我说,他二人自幼体弱,让她很是怜惜呢。”


    自幼体弱?南阳公主稍一沉思,就明白了窦夫人为何如此说。


    恐怕是母后得知李家双生子下了荥阳郑氏的脸面,很高兴地想让娘家族中女儿与李家双生子定亲吧。


    唐国公府的大公子娶了荥阳郑氏,其余几子的妻子肯定得稍逊一些。南阳公主无奈,母后太看重娘家,这个念头有些不妥当了。


    她笑道:“是啊,李家二郎和三郎既顽皮,又体弱,窦夫人教训了会心疼,不教训又担心他们学坏,真是头疼极了。”


    萧皇后笑得更加厉害:“是这个理。别岔开话题,母后还给你求了送子观音……”


    南阳公主见话题没岔过去,捂着红彤彤的脸道:“母后,娘亲,娘娘!再给女儿一些时间,会有外孙的,会有的!”


    萧皇后道:“你总是如此说。好吧好吧,你脸皮薄,送子观音先不给你了。你去揉揉李二郎和李三郎的脑袋,这总行吧?”


    南阳公主捂着脸,无奈道:“行,女儿把李二郎和李三郎抱怀里使劲揉脑袋!”


    萧皇后笑道:“来人啊,赶紧把李二郎和李三郎带来!”


    于是李世民和李玄霸一脸迷茫地被叫来,然后被南阳公主抱怀里使劲揉搓了一顿脑袋。


    李世民晕乎乎的。


    怎么回事,为什么要搓我的脑袋?


    李玄霸使劲板着脸。


    我是玩具,我是玩具,我不尴尬,我没有感情。


    南阳公主看着两个孩子可爱的模样,心头一暖,还真想生个和李二郎李三郎一样可爱的孩子了。


    她笑着道:“我捏了你们脸,作为补偿,可有什么想要的?”


    萧皇后笑道:“你还真是慷慨。二郎,三郎,想要什么尽管提,她手中的好东西可多了。”


    母女俩都兴致勃勃地好奇这两个有“神童”之名的孩子,会索要什么“补偿”。


    李玄霸揉着被捏红的脸:【我们随意要两件首饰送给祖母和娘如何?】


    李世民犹豫了一下,对南阳公主道:“我可以悄悄和公主说吗?”


    南阳公主低下头,把耳朵附过去:“说吧。”


    李世民双手捧着嘴,在南阳公主耳边小声道:“我听闻南阳公主最受陛下喜爱。公主可否劝谏陛下,吃不完的食物别埋了,送给岸边拉船的人?我看他们好像非常饿。如果他们太饿,就拉不动船了,陛下也不会开心。”


    南阳公主杏眼微睁。


    她抬起头,仔细地打量怀里的孩童一番。


    李世民满脸恳求地望着南阳公主。


    李玄霸看看自家二哥,又看看南阳公主,小小的眉头紧皱。


    二哥究竟说了什么恳求?


    李玄霸:【二哥,你说什么了?】


    李世民看向岸边,然后收回视线。


    李玄霸想了想,道:【你该不会想让南阳公主劝隋……隋朝皇帝节俭?】


    李世民眨了眨眼睛。


    李玄霸又想了想,道:【朝中肯定有人就节俭一事劝过皇帝,没用的。】


    萧皇后好奇道:“李二郎和你说什么了?”


    南阳公主回过神,笑道:“他想给窦夫人讨要首饰。唉,这有什么好悄悄说的。”


    李世民愣住。


    李玄霸拉住李世民的手:【公主如此说,就证明皇帝如果得知你的话会很不高兴。她在护着你。】


    李世民抿了抿嘴唇,握紧了弟弟的手。


    南阳公主揉了揉李世民的脑袋,道:“母后,我想带着李二郎和李三郎去给郎君看看,让郎君也沾沾两个孩子的聪明气。”


    萧皇后笑道:“去吧,晚上记得送回来。”


    南阳公主点头:“好。”


    她让自己的侍女抱起李玄霸,自己抱着李世民,回自己居住的船上找丈夫宇文士及。


    路上,南阳公主悄声道:“父皇最不喜人劝谏。世民,你心善是好的,但不要被父皇听到了。”


    她很郑重地称唿了李世民的名字。


    李世民垂下脑袋,有些沮丧。


    南阳公主心中叹息。


    听李世民这么一说,她也有些怜惜岸边的民夫了。


    但她既为最得宠的公主,自然深知父皇喜恶。


    这话是说不得的。以父皇性格,进贡的东西就是烧了,也不可能给低贱的庶民用。


    皇帝怎能与庶民吃同样的食物?


    其实这件事,早就有大臣劝过。


    无论是令沿岸州县进贡食物,还是将吃不完的食物掩埋,平昌县公宇文弼劝谏过好几次。父皇私下常常辱骂宇文弼。


    南阳公主见状,自然是不敢触父皇霉头的。


    李玄霸一直注视着自家二哥。


    待他们下了船,又上了船,李玄霸才在心里开口。


    李玄霸:【哥,别想了。我俩都还是小孩子,你想得也太多了。你能不能想些符合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该想的事?比如吃什么玩什么。】


    李世民抬起头,转头对李玄霸努力咧嘴傻笑:【好!】


    兄弟二人跟着南阳公主先拜见了驸马宇文士及,又跟着宇文士及前往船上朝中重臣的房间串了一会儿门。傍晚时分,他们才被南阳公主亲自送回了萧皇后的船上。


    两人累得沾枕头就睡。


    第二日,船队继续航行。


    李世民再未和李玄霸提起过不该小孩子考虑的话题。


    十二月中旬,李世民和李玄霸终于抵达了江都。


    作者有话要说:


    双更合一,欠帐-1,13w营养液欠帐+1,目前欠帐13章。比昨天更的早,有进步!


    碎碎念:


    1、九部伎又称九部乐。国伎(西凉乐)、清商伎(汉乐)、高丽伎(辽东和朝鲜半岛风格)、天竺伎(印度风格)、安国伎(中亚风格)、龟兹伎(西域风格)、文康伎(南朝乐府)、康国伎(中亚另一个国家)、疏勒伎(西域另一个国家)——《隋书·音乐志》


    2、所过州县,五百里内皆令献食,多者一州至百轝,极水陆珍奇;后宫厌饫,将发之际,多弃埋之。——《资治通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他把世界玩坏了 仙箓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穿越八年才出道 在超自然的世界里低调成神 妻子是一周目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