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白膏河中学 > 第2章 初为人师

第2章 初为人师

    那年,方直老师已经二十五岁了。他十八岁参加工作,龙阳郡师范学校毕业,七年来,一直在白膏河中学任教。


    方直出生在白膏河岸边,是喝着白膏河水长大的,地地道道的白膏河人。白膏河中学是方直的母校,他从心底里痴爱她,努力地为她的重生、复兴而努力着、拼搏着、奋斗着。


    早在三年前,方直就被提拔为白膏河中学的教导处主任了。在一个基层单位,得到提拔,要说全凭工作能力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可能的。除了个人能力,还需要人事关系,甚至是手段才行。


    多少平庸之辈位高权重,是什么原因让他能够拥有了位高权重的职位?是人事关系与手段,也不排除存有阴谋。谋略,无处不在。必须要敢于承认这一点事实。这点事实也是现实,任你怎样,也摆脱不掉。


    方直的提拔,表象看来,靠的是能力与人事关系。有没有使用手段?也许有。有没有使用阴谋?也许没有。也许兼而有之。被提拔者与提拔者之间,也许永远撇不开手段与阴谋。


    不久的将来,方直、单宇藏、原作实与时之良之间,主动与被动的角色转换过程中,领导与被领导的位置变更,总能看到手段与阴谋的魅影。古已有之,何必在意当下。大家心知肚明,各怀主意,各自揣摩,乐此不比。


    私塾、学堂、学校等自古便是是神圣的殿堂。无论小学、中学或者大学,都是纯净的不允许受污染的地方。即使幼稚园也不例外。


    既然神圣,既然受人尊敬,既然尊师重道,就要求各级私塾、学堂、学校必须抓好主业,做到教书育人,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道理再简单直接不过。一所学校教学成绩的好坏,除了与校长有主要关系外,与教导处主任也有很大关系。


    懂行的人皆知晓,校长抓全面工作,教导主任抓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


    教导主任要熟稔学校师资的情况,哪位老师的教学能力强,哪位老师的管理能力强,哪位老师能挑重担、肯挑重担,哪位老师拈轻怕重,等等。要合理调配学校师资,做到强弱搭配,老中青搭配,文理搭配,等等。要能够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校整体工作效率。


    教导处主任一职,事务专业又相对繁杂。在学校中,忙前忙后,忙上忙下,如陀螺般转动。可以说,教导主任既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


    方直是当时龙阳郡最年轻的中学教导处主任。似乎年轻有为,也就不免有些得意洋洋。领导在大会上表扬过他,在私底下也鼓励过他,给他画过一个大大的圆饼,看起来前程似锦的样子。


    方直心中小有成就感、满足感、自豪感。他充满信心与雄心,面对白膏河中学目前的衰败现状,他认为改变白膏河中学的时刻来到了,他认为凭借自己的一腔热情,定能改变白膏河中学旧有的样貌。


    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其结果大多会败于战场,丧命于虎口。


    方直到底年轻,尚显气盛,涉世未深,不知现实残酷。这是盲目的乐观,过度的自信。


    多年了,曾经清澈见底的白膏河河水依然污染严重,依然污浊,依然异味扑鼻,好像做过努力,却没有改观。天气晴朗,微风习习,河岸边没有多少意义。


    河边的芦苇依然稀稀落落,一年四季,衰败凋零的样子,看不出一丝风景。风景已不是风景。河中的鱼虾依然稀少,长相黑不熘秋,只是个活物而已,不成招人喜爱的鱼的样子,没人敢食之。


    活着就是幸福的事情,幸福的存在。多年来,白膏河努力地活着。能够苟延残喘地流着已是不幸之中的万幸。白膏河活得卑微,早已失去往昔旺盛的生命力,活得没有一丝尊严。


    龙阳郡地处合安最北面,被称为合安省的西伯利亚。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龙阳大地,受经济大潮冲击,这个贫穷落后的角落骤然喧闹起来。全郡迅速上马很多工业企业,各种小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大理石厂、造纸厂、彩灯场、纸箱厂、农药厂、化肥厂等几乎一夜之间就出现在人们面前,可谓三天一小变,五天一大变。


    那时似乎没有“环保”这个词,人们的环保意识基本是空白。讲什么环保呢,只要能够生产出经济效益来,其余可以全然不顾,甚至“仁义礼智信”等优秀传统文化都要为之让路。“一切向前看”这句话,也变成了“一切向钱看”。此风定然不能长久长存,需改之变之。


    距离白膏河集镇三公里远的新成造纸厂就建在s305省道的南边,紧靠着向阳河的北岸。


    新成造纸厂是一家股份制合作单位,规模很大,在龙阳郡最大的造纸厂。


    工厂大门盖的气派,也讲究文化,形如一本展开的书籍,面朝s305省道,交通便利。建厂时,考虑到排污便利,就直接紧靠着向阳河建了。前期,造纸厂产出的废污水根本不加处理,就直接排进了向阳河,经向阳河再流进白膏河,之后再流进古涡河,一路欢歌,奔向东海不复回。


    后来多年,终于变化,青山绿水才是人们心向往之的美好之地。


    刺鼻辣眼睛的污水流入河里,向阳河失去了生机,白膏河失去了生机,古涡河也失去了生机。河水逐渐变黑变臭变稠,草鱼不再吃草,也没有草吃。连白鲢鱼也变得黑黢黢的了。


    有些物事就是如此巧合。话说,白膏河中学的衰败没落已经有十多年的歷史了,差不多与白膏河水失去生机的时间同步。或许晚几年,说不准。记忆只能留个大概样貌,没有十二分的精准。


    方直在这里读书的时候,母校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白膏河中学是方直的母校,但他只在白膏河中学读了初一和初二。因为学校教学质量越来越差,多年的中考,白膏河中学考取的中专、高中的升学率很稳定,稳定到极致,都是零。所以在读初三的时候,他就转学到距离家远点的五里桥中学,也就是后来的铁东中学。


    当时一起转走的学生,不止方直一人,四五个老师的孩子一起转到距离白膏河中学三公里外的五里桥中学就读。学校老师的子弟不在本校就读,是本校老师的无奈,更是这所学校的悲哀。当然,这些孩子转走,也带动了其他孩子要转走的思想。


    路途远点倒也不是一件坏事,一路上学,一路观看河边风景。欢声笑语一路,歌声飘荡在天空中。


    自工作以来,作为一所衰败出了名的学校的老师,多年来,都没能够培养出一个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方直受够了其他学校同行在自己面前的高傲,甚至还有周围老百姓不屑的眼光。这种感觉很不舒服,犹如一脚踏在了牛粪上,滑滑叽叽的,难受极了。


    成功属于奋斗者,应该撸起袖子加油干。


    他不明白,也不理解在白膏河中学工作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老师们,为什么甘愿如此麻木地安于现状,为什么不努一把力去改变学校的现状。


    或者既然不能改变,干脆想办法调走,逃离这个地方啊。直到后来,方直才了解到,有不少老师都曾经努力尝试改变学校落后的状况,却困于各种阻碍,让尝试一次次无功而返。


    1998年9月,单宇藏老师调过来当校长,这是一位想有所作为的校长。


    上任之初,单宇藏校长制定了新制度,提出并强力推行了许多新措施,给白膏河中学规划了美好的蓝图。


    那几年,方直很有信心,白膏河中学的许多老师都很有信心。


    单宇藏校长提拔了方直当白膏河中学的教导处主任。方直自以为白膏河中学终于迎来了翻身的机遇。他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助一臂之力。 .uukanshu


    接下来的几年,在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工作中,方直确实使出浑身解数,不遗余力,用“拼命”二字概括他的工作表现一点都不为过。


    白膏河中学里,除方直外,秦国才、朱奕勇、吴德仁、唿少杰、徐谦化、郭强、曹永军、令狐宇等一批有干劲、想干事的老师也一样努力着,奉献着。他们心中的愿望唯一,而且明确,就是让这所教学质量排名落后垫底的百年老校枯树逢春,重振百年歷史老校的光荣。


    有回报必有付出,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三年时间,一个教学轮回过去。大家付出汗水很多,取得的成绩细微,完全没有达到方直自己所理想的目标。


    一个轮回又一个轮回,情况越来越不尽如人意。同时接连不断发生的几件糟糕事、丑事,导致白膏河中学的形象比之前更糟了。很值得反思。


    现实让方直明白了,在这所有着光荣与非光荣歷史的学校,压根想干成一件惠及教育的事情太难了。在白膏河中学,夸张一些讲,即使搬动一张课桌,其困难的程度都会超出一般想象。很多情况下,很多时候,方直面对的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而是半堵墙。这堵墙,时而有形,时而无形,无论方直怎样用力推或不用力推,它都矗立在那儿。


    这就是现实,残酷吗?也许。他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了,虽然他极不愿意。


    装睡的人最难被喊醒。好在自己是醒着的。好吧,既然改变不了现实,又不想被现实改变,只能自己改变自己,想尽办法突围了。也许,过程就决定了结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他把世界玩坏了 仙箓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穿越八年才出道 在超自然的世界里低调成神 妻子是一周目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