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南朝不殆录 > 第78章 战邙山之先例前篇

第78章 战邙山之先例前篇

    北周保定四年,十月癸酉。


    大军出了长安,东行三百里,屯于潼关。


    普六茹忠再次召集子弟小辈,继续讲昔日过往之事。


    上次讲的是大统四年的河桥之战,这次则是讲五年之后的邙山之战。


    “河桥之战,高敖曹的死,在他二哥高慎高仲密的心里埋下了一根刺,觉得齐神武高欢包庇侄子高永乐,两百棍就换了自家兄弟一条命。”


    不过高欢总不见得斩杀高永乐,为高敖曹偿命吧?


    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自家侄子,还真有可能被高欢问罪杀了。


    侯胜北来回思索,他现在学会了从正反两面,不同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


    “时任御史中尉的高仲密娶了吏部郎崔暹之妹,又始乱终弃,因此与崔暹有隙。”


    “嘿嘿,他大哥高乾当初为了娶博陵崔氏女就不择手段,崔家不答应,高乾就和高敖曹劫了这名女子置于村外,野合而归。如今高仲密又做出改娶赵郡李氏的事情,这让崔家怎么咽的下这口气?”(注1)


    “而崔暹得宠于齐神武的长子,后来的齐世宗高澄。高澄奏令父亲,改选高仲密手下的御史,令他觉得背后是崔暹在针对自己。”


    “再加上高澄见他的新妻李昌仪美艳聪慧,想要下手。李氏不从,衣衫皆裂,归家哭诉以告,高仲密得知后,心中益增怨恨。”


    李昌仪,这名字有些熟悉,哪里听到过?


    北齐的八卦事情,多半是徐陵老师讲的吧。侯胜北想道。(注2)


    “呵呵,你们这群小辈,听到这种风流韵事就兴奋。”


    看着一群支起了耳朵的年轻人们,普六茹忠笑骂道,继续说了下去。


    “恰值高仲密即将外放为北豫州刺史,齐神武也猜忌他,令奚寿兴典军事,高仲密只管民务。


    高仲密惊惧气恼之下,置酒延请奚寿兴,伏壮士擒之,随后向太祖皇帝投降。战略要地虎牢关看起来是如此的唾手可得。”


    “而此事成为了邙山大战的导火索。”


    ……


    “大统九年,二月。”


    “时任丞相的太祖召集众人,商议如何应对。因高仲密所据遥远,难为接应,诸将皆惮此行。”


    “唯有太子少傅李远进言道:北豫远在贼境,高欢又屯兵河阳,常理而论,实难救援。”


    “大家以为他也是不赞同出兵接应的,谁知李远话锋一转道:但兵务神速,事贵合机。古人有言:不入虎穴,安得虎子?”


    “李远斩钉截铁道: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济。脱有利钝,故是兵家之常。如其顾望不行,便无克定之日。”


    “太祖闻言大喜道:李万岁所言,差强人意。当即授李远为行台尚书,前驱东出洛阳,潜师取归高仲密。自己率领诸军随后接应。”


    “河桥之战后的这几年,与东魏来回拉锯,但是没有与高欢再次交锋。”


    “这次接应高仲密,太祖料到高欢一定会起大军来战,带上了众多将领。”


    普六茹忠屈指一一数道。


    “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是魏皇太子元钦,由太祖皇帝实际总领指挥。左仆射兼侍中,领太子詹事赵善随行,从征的元姓诸王有数十位之多。”


    “这次太祖吸取了上次河桥之战的教训,任命大冢宰的兄长,侍中、开府、骠骑大将军、太子少保、章武郡公宇文导为大都督、华东雍二州诸军事,行华州刺史,镇守关中。”


    “这个安排后来起到了很大作用。唉,可惜宇文菩萨虽然威望极高,受人爱戴,十年前四十四岁的年纪就过世啦,否则……”(注3)


    普六茹忠的后半句话没有说出口,不过侯胜北以现在对北朝政局的理解,已经知道他想说什么。


    否则,宇文泰必然任命这位佛名菩萨的宇文导辅佐儿子,哪里轮得到宇文护呢。


    “大冢宰那时候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统领众先锋。”


    嗯,那罗延差点遇害那次提过,宇文护被东魏军围攻,幸得都督侯伏侯龙恩挺身护卫才得免,他也参加了这场战役。


    这次索性就成为二十万大军的主帅喽。


    “如今任大冢宰府司录的骠骑大将军冯迁,当时授龙骧将军、羽林监,率领一群良家子羽林郎,护卫魏皇太子出战。”


    “大都督贺拔胜,他的几个儿子都在东魏。就因为这一战,皆被高欢所杀害,愤恨得了气疾之病,第二年就过世了。身死之日,唯有随身兵器及书千余卷而已。”


    “司空李弼,他每次领兵征讨,朝受令,夕上路。不问私事,也从不在家过夜,其忧国忘身,类皆如此。对了,李弼就是七年前的今天过世,愿弥勒庇佑他往生兜率天。”(注4)


    普六茹忠为逝去的同袍念了一句佛号往生,继续说道。


    “李弼之弟李标,长不盈五尺,沙苑之战跨马运矛冲锋陷阵,隐身鞍甲之中。敌人不知其形貌,皆曰避此小儿。太祖感慨:但使胆决如此,何必须要八尺之躯也。唉,今年他也故去了。”


    “太傅、燕国公于谨当时为太子太师,出战常乘两匹骏马,一紫一騧。这次出征大冢宰请动他同行,以便询访军略。只是于谨今年已经七十二岁,再也骑不得马喽。”


    “于谨的长子于寔,当年是太子右卫率,加都督,还是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如今也是快五十岁的中年了。”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中山郡公、雍州刺史赵贵率左军。河桥之战他就是左军,一战不利。嘿,邙山之战,他还是左军。”


    普六茹忠述说着一个个老去故去的同僚的名字,话语中有股难以言表的沧桑滋味。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太子太保独孤信。”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雍州刺史达奚武。”


    “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豆卢宁。”


    “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贺兰祥。”


    “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都督、徐州刺史陆通。”


    “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中领军若干惠。”


    “骠骑将军,建州刺史杨摽。”


    “车骑将军、东豫州刺史窦炽。”


    “卫大将军、通直散骑常侍,殷州刺史,兼太子武卫率王勇。”


    “卫将军、太子左庶子高琳。”


    “征东将军、帅都督元定。”


    “征东将军、渭州刺史长孙澄。”


    “征南将军、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杨纂。”


    “镇北将军、南郢州刺史耿豪。”


    “抚军将军、帅都督、安州刺史韩果。”


    “平东将军、太中大夫蔡佑。”


    “前将军,帅都督尉迟纲。”


    “后将军、太中大夫阎庆。”


    “北中郎将、东郡守韩雄。”


    “辅国将军、都督、颍州刺史梁台。”


    “冠军将军、都督王雅。”


    “扬烈将军、都督王杰。”


    “冠军将军、中散大夫阳雄。”


    “伏波将军、立义大都督陈忻。”


    “全军共计八万余人,帐下督将就有近五百人。”


    不知为何,普六茹忠说起这个人数,唏嘘不已。


    “老爷子,说了一大堆别人,你呢?”


    有人提问道。


    “我那时候任左光禄大夫、洛州刺史、兼大都督,洛阳正是我的辖地!”


    侯胜北听普六茹忠悠悠地叙说这些和他同时代的将领,长长一连串的名字彷佛颗颗星辰在夜空中熠熠生辉,聚集在一起,围绕着那颗大星,化为流星群投向最适合他们的归宿——战场。


    他的脑海中冒出了一句话。


    “名将辈出的时代”


    ……


    “开局是我军先发制人,于谨率杨摽、泉仲遵等攻打柏谷坞,泉仲遵力战先登,擒齐将王显明。于谨留杨摽镇守,与大军汇合。”


    普六茹忠笑笑:“泉仲遵出自巴夷,每从父兄征讨,以勇决闻。高敖曹来攻洛州,他率五百人出城交战,众寡不敌退回。力战拒守,以杖棒拨打箭矢,为流矢中目,瞎了一只眼。”


    众人之前听过高敖曹的绝世武勇,心想此人以寡兵就敢出战,哪怕败了也是实力非凡,难怪能够一举攻克了柏谷坞。


    侯胜北则是想起了阿爷讲的三国夏侯啖睛的故事,好像流矢中目的都是很能打的猛将。(^_^)


    “阳城郡所据位置冲要,大军率先攻打此处,守将是东魏征西将军陆腾。”


    “陆腾?和这次率领蜀军出征的大都督、隆州刺史陆腾名字倒是一样。”


    在座有人知道统领蜀军的将领,提出了疑问。


    普六茹忠呵呵笑道:“就是他,当初围攻阳城郡一月有余,陆腾城陷被执,归降了我朝。”


    “他后来跟随齐国公一起入蜀,赵国公继任益州总管,留住他不肯放。本来陛下因为他的母亲在北齐,体恤人心,是不想让陆腾参加本次征伐的。”


    “那他怎么这次又率蜀军前来了呢?”


    “听说陆腾的亲属从北齐过来,告诉说他的全家被诛,母亲和兄长涂炭遇难,唉。”


    侯胜北暗暗怜悯,不由想起了侯瑱,又是一个因为反复导致家破人亡的,这陆腾接下来肯定只想着报仇了吧。


    果然,普六茹忠说道:“陆腾愤怒,发哀泣血,志在复仇。这次齐国公也和大冢宰一起出征,请以陆腾为副将。赵国公还不肯放人,还亏得大冢宰亲自去信协调,借了他过来。”(注5)


    侯胜北早已听说过齐国公宇文宪的大名,心想能被他指名请为副将,劳动宇文护写信去向赵国公宇文招讨要的人物,肯定有几分本事。


    转念一想,这陆腾再有本事,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不用管他。(^_^)


    “太祖又授尚书金部郎中赵刚为大行台左丞,持节赴颍川节度义军。”


    普六茹忠解释道:“两国边境互相用间,拉拢对方将士民众,这是常有之事。到了战时,本地义军就可成为助力,成为内应。”


    “我军包围了河桥南城,五年前高敖曹授首的地方。”


    “河桥城是由三座城砦,自南向北构成。”


    “大河北岸的城堡名为北中城;中潬城建在河中渚上,而河中渚位于河心的沙洲之上,中潬城中设河阳关,又名孟津关,乃是洛阳八关之一。”


    “东魏的当州大都督、北徐州刺史、镇东将军暴显镇守于此。这三座城砦在大河上架桥相连,合称河阳三城。”


    “暴显是魏郡人,少年从军,善于骑射,曾从魏孝庄帝出猎,一日之中手获禽兽七十三。也是齐神武信都起兵的元老,不好对付。”


    “二月壬申,高仲密举兵。二十日后的三月壬辰,我军围河桥南城。齐神武派遣库狄干为大都督率前军来救。库狄干疾速赶来,顾不上返家一趟就出发,到了河南见侯景饭也不吃,侯景只好使人骑马追馈食物。”


    “库狄干仅数日就已赶到北中城,果然是兵贵神速。”


    普六茹忠不吝对敌将行动迅速的赞美。


    “见太祖的军容强盛,西魏前军诸将不敢难渡,而库狄干决计渡河。不到十日,齐神武就率大军继进,来到了大河北岸,十万大军开始南渡。”


    “太祖纵火船,从上流驶下以烧河桥,意图断绝东魏军的南北交通。”


    “东魏行台郎中张亮献策,以百余艘小艇载着铁索,铁索头部装着钉子。当火船将至,以钉钉之,牵引铁索把火船拖向岸边,保住了河桥。”


    “齐神武顺利渡河,占据邙山布阵,我军退至瀍水。”


    “两军小规模试探交战了数日,彼此不分胜负,都不得前进。”


    普六茹忠的语气变得异常沉重。


    “然后,就到了三月戊申这一天……”


    -----------------


    《地名对照》


    柏谷:今灵宝县西南


    阳城:今登封市东南告成镇


    河桥南城:今洛阳市白鹤镇于家村


    北中城:今洛阳市孟津北区冶戌村


    中潬城:今孟县南十八里的黄河河心,由于河道变迁,已不见踪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他把世界玩坏了 仙箓 影视穿越从四合院开始 穿越八年才出道 在超自然的世界里低调成神 妻子是一周目boss